APP下载

演绎“主题图” 灵动数学课

2016-06-22潘小英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主题图动态教材

潘小英

主题图是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载体,它不仅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重视学生体验”的基本理念,更承载着重要的数学知识,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方法。我们在主题图的使用过程中只有用心领会,灵活运用,创造开发,才能有效地发挥主题图应有的功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

一、化静为动,使“主题图”鲜活起来

主题图的素材都是静止地表现在课本上,我们在实践运用中可依据教学实际情况,或用多媒体,或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将主题图提供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获得真实的感受,体会数学的奥妙,从而激发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1.动态模拟主题情境。模拟情境能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与数学进行零距离的亲密接触,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动手、动脑、动口,把抽象的数学趣味化,既激发学习热情,又学习了知识,训练了技能,培养了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可依据主题图提供的情节,在教室里先办一个“小小文具店”,让学生扮演顾客与售货员,进行模拟演练,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对“元角分”的知识。

2.动态展示知识的产生过程。动态的画面虽不能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但却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动态的演示中体验、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如教学“什么是周长”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设计蚂蚁沿树叶的边沿爬一周的动态情景,不必多说一句话,学生便在直观动态的演示中感悟了什么是“周长”,轻而易举地建立“周长”的概念。

3.动态验证问题的结论。许多时候,当学生通过观察、探索、研究,经历了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产生结论时,他最大的渴望就是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喜悦。这时如果能以动态的画面辅助他们展示成果,使他们的结论得到进一步的验证,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找规律(排列)”,教材以“三个同学拍照”为主题内容让学生展开研究,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以逼真的、动态的画面来展示和验证各种排法,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在动态情景中进一步感悟数学,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优化情境,使“主题图”合理起来

由于学生学情的差异,有些主题图不适合本班学生使用,抑或有更简单、更有效的主题的话,教师就可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某些主题图进行优化加工。

1.替换。替换不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难以再现的主题图。如一年级“分类”这一课的主题图是整理房间,教师就可以用新的主题情境来代替,如整理自己的学具盒,给学具盒分类;整理班级的图书角,给图书进行分类等等。

2.融合。有些主题图比较单一或分散,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将教材中分散的画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如教学“8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把课后练习题的蝴蝶、蜻蜓、蚂蚁的计算相融合,创设一个生动的主题情景: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美丽的公园去玩玩。让学生在“游玩”的同时,自主地投入到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这样的主题图运用既让学生从中感知了数学问题的存在,又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3.分解。教材中的主题图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活动化与结论性并存。在呈现了一个现实情境的同时也告诉了学生一个结论。如果教师只顾着把教材中的主题图直接呈现出来,很可能会忽视了学生的理解与思考过程,而直奔解决的结果,降低了学生思维训练的效果。我们应把复杂的或暗示性强的主题图,作相应的调整,把图的意思分解开,形成小小的片段,逐个出示,让学生逐步地发现、理解、提出并解决问题。

4.充实。有的主题图直接展示的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素材,没有需要挖掘的深意。这样的主题图根据需要我们在运用时可以充实一些学生熟悉或喜爱的内容,使主题图饱满起来,内涵丰富起来,使学生觉得有问题可问,有内容可学。如三年级上册《平移和旋转》一课,主题图提供了三种平移的运动和两种旋转的运动,不能满足同学们的探究需要。这里我设计了一个游乐场,让学生在这个游乐场里说说自己喜欢的游乐设施。疯狂老鼠、空中揽月、过山车、木马等设施一一添加了上去,再请他们把这些活动进行分类,孩子们积极性和参与度大大提高了,也就自然地引出了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三、巧设悬念,使“主题图”奇妙起来

受教材的局限,许多主题图只能是直接提供画面让学生去观察,缺乏思维的挑战性,此时我们可以在准确把握主题图含义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激发矛盾,使主题内容充满悬念和思维的挑战。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通过多媒体把静态的“数人头”设计成动态的问题情境,赋予了悬念。于是学生的学习情绪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生1:那些人老是在动,我数也数不清。

生2:我数得眼都花了,还是数不清。

生3:这些人走来走去的,数完了又不在那儿了,这样会多数的。

师:那么你来想个办法,怎样数才好?

生1:给每个人编号。

生2:用一个圆圈,数一个,放一个。

生3:可以把人串成十个十个的,然后把它们放在圆圈里,这样就好数了。

这一设计使原来比较呆板的问题情境,变得生动、有趣,更具有挑战性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明显提高,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一动态的呈现不仅仅让学生通过数数巩固百以内的数,更多的是设置了问题悬念,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解决了问题(即数数)的策略与方法。

总之,对主题图的创设与运用,不论是“素面”“淡妆”还是“浓妆”,只要是适合学生的,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是溢满了情感的课堂的,就都是“相宜”的。因此,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挖掘主题图的内涵来辅助课堂教学,可以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生动,更丰富多彩!

【作者单位:昆山市三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主题图动态教材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