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情视角下的教学目标制定

2016-06-22蒋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移步换景学情

蒋芳

目标的确定与达成,既是东西方有效教学研究中公认的基石,也引领着讲授、提问、布置作业等教学行为的方向。可见,制定合理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目标是合理的,主要看两个方面:第一,目标是否符合“我”的学生的前期认知基础和学习需求,并预示了学生通过努力后可以达成的目标。第二,目标是否体现学科内容的本质特征。据于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把握学科内容的本质特征下,正积极努力地探求关注学情的方法,试图制定出更为贴近学生,更为有效的目标。

一、写预学单,确定目标

目标是预期学生将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是行为和内容的结合体。每当要教授一篇新的课文时,总会情不自禁地问自己:“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其实,就是目标确定的问题。本学期,我把关注的重点放到学情之上,而预学单便是了解学情的一种方法。

《爱之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以极其细腻的文字描写了一个发生在严寒冬夜里的充满爱的故事。课前研讨时,我们各抒己见,纷纷说出自己认为的应该教给学生的东西。

预学单分为三个板块,一是走进美国板块,给学生提供“汽车”“乡间公路”“修车”“老妇人两次给钱的行为”和“亲爱的”五方面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熟悉美国及美国人;二是走进人物板块,请学生找一找文中的人物细节并写写内心的感受;三是走进小说板块,呈现这样的练习:想当一回小说家吗?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当收起预学单的时候,我们很惊讶地发现,学生大都能较准确地找到人物细节的刻画,同时也能较好地写出自己的感受。而在想象练笔中,我们也发现了学生描写的共同点,此处摘录三位学生的材料:

学生1:乔依醒来,看见妻子正坐在床边数钱,乔依问:“今天来的客人很多吧,要不然怎么会赚到这么多钱?”妻子回答道:“哦,昨天有位老妇人来餐馆吃饭了,留下了一些钱。”“她是不是身材矮小,满脸皱纹?”乔依问。“是呀。”于是,乔依把昨天发生的事告诉了妻子。妻子激动地说:“世上有那么多爱,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

学生2:乔依醒来,温暖的太阳照在他破旧的小床上,使他对新的一天充满希望。床的另一边,已空空如也。乔依也赶紧起了床,他推开了门,妻子正对他笑呢!乔依走到妻子身旁,吻了一下她,说:“亲爱的,你今天怎么心情这么好?”妻子说:“世上还是好人多。昨天一位老妇人为我们捐了钱。”“老妇人?”乔依问,“昨天,我帮了一位身材矮小的老人,是不是她?”“嗯,应该是的。我们受了别人的帮助使我们幸福,我们也要帮助别人,让他们幸福。”对,爱是互相的,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爱像一条链子拴住了你我。”

《爱之链》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个很大的特点——人物不知道,读者全知道,种种意外及巧合构成了小说的情感魅力。而纵观学生的练笔材料,这一结构特点,有的学生能很好地借鉴,而大多数学生把它点破了,无疑这便是学生要学习的地方。于是,我们的目标制定也便得心应手。

二、做好访谈,梳理目标

其实,教语文是为了指引学生更想去学语文,更会学习语文以及把语文学得更好。预学单的完成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很高,可以说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活动,而学生访谈则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互动活动,可以说是课堂的一个小小缩影。做好学生访谈,一方面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能初步辨别学生通过努力后可以达成的结果。

三、观察课堂,审视目标

目标达成是任何追求有效性的课堂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孜孜不倦地进行着课堂观察,客观地记录学生的表现,围绕现象进行反思,及时地发现教的问题,寻求最佳的目标。

本学期第二轮的教研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黄果树瀑布》,课前研讨同样是议论纷纷,疑惑重重。第一次洪老师上课重点关注比喻,引导学生知道移步换景。设定了这样的目标:a理解文中描写瀑布声音、形态的比喻句,体会比喻的作用,并感受瀑布的声音之大、规模之广,并试着将比喻句写具体、写生动。b再次明确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在课堂观察中,我们明显发现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已掌握较好,只是具体的生动的描写能力却参差不齐。第二次段老师上课重点关注移步换景,穿插学习比喻。此处依旧有比喻句的当堂练习,但我们发现学生的练笔只是一个形式,而对移步换景的理解也不明了。第三次凌老师上课弱化比喻教学,重点教学移步换景。目标也转变为:a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b体会比喻句的妙用,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的陶冶。教学目标的转化是基于我们一次次的课堂观察对学生的表现的分析而得,其实,这就是学情。当课堂观察结束反思时,一切都指向学情。不关注学情,何以定目标呢?可见,基于学情视角下的目标制定是多么的重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目标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目标的制定需要关注学生,把握学情。相信,孜孜不倦地走在研究学情的路上,我们的语文课堂将变得更为明朗、生动、有效。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移步换景学情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100层的房子》:“定点观察”与“移步换景”
“儒林有戏” 新瓶装旧酒 移步不换形
“移步不换形”——2017年文综全国Ⅰ卷第41题的思考和启示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会移步的骷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