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争论与对话

2016-06-22茅洪锋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文思维语文

茅洪锋

学习《第八次》一课,有的学生提出:“如果布鲁斯王子又一次失败了,他会不会还有信心抵抗外国侵略军?”读了《军神》,有的学生会问:“刘伯承在做手术的过程中到底疼不疼呢?”而在学习《金子》一课时,学生会问:“彼得找到的真金究竟是什么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总会引起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争论。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新事物、新观点也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往往通过争论和实践更能泾渭分明。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演化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争论,是不同个体、不同背景、不同情感、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之间智慧火花的碰撞,没有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是很难引起课堂争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争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和文本、教师以及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对话。

一、创设争论氛围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条件,更是培育创新精神不可或缺的氛围。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学生才会说自己想说的话,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才能出现畅所欲言,百花争放的良好态势,“群体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学生的创新欲望就会被激活,创新的见解就会不断地涌现出来。

教师要力求做到:(1)态度亲切。学生往往很在意教师的一言一行,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2)相信学生。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才能,尊重学生,把孩子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要解放学生的眼,要解放学生的嘴,要解放学生的手,要解放学生的脑,要解放学生的时空。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爱护而不排斥,帮助而不指责,说服而不压服,启发而不包办。同时还不要忘记在孩子脑中留下空白点。(3)评价鼓励。教师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要多看到孩子身上闪光的地方,让孩子在激动和兴奋中前进。(4)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让学生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二、鼓励大胆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疑之。”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而心理学家则告诉我们,人在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空间里,个人的潜能才能发挥到最大值。教师要提倡鼓励学生的争论,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有位教师在教《麻雀》一课做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举动中,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说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老师听后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太准确,那怎么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出一种亲子之情,通过教师的引导,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

阅读教学重要鼓励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鸡蛋里面挑骨头”,勇于创新。学了古诗《江南春》,有的学生提出:“诗中的四百八十寺到底是虚指还是实数?”再如《祁黄羊》一课,有的学生说:“为什么祁黄羊不直接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而去举荐解狐呢?”像这样的疑问应该说颇有分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他敢于有所疑。教师相机诱导,学生相互切磋、分析、争论,就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求异性。

三、提高善辩能力

争论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可以说反映了一种整体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堂上的争论,有其特殊意义,不是为了让学生得到一个答案,而是让学生经历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争论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教师在争论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争论能力,其实也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进行语文的训练。

要使学生善于争论,首先要教给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亦是“生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关键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学生就能把自己的思维和自己的知识水平、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大大刺激了他们深读课文的兴趣,在深读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把语文含义表达出来。同时还要注意对方的表述,使自己的争论更具有针对性。显然,这样的争论过程,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极具训练效果的。这样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思维密切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

四、培养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不是让我们做出非此即彼的是非选择,而在对立统一中寻找正确、新颖且有价值的答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联想,灵活性强,但往往容易走向片面化、绝对化。因此,教会学生争论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争论中教师引导有方,学生实际上懂得了要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避免了学习思维的局限性,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在课堂上,及时把握讨论的时机,激发学生课堂争论的兴趣,才能使枯燥的课堂变成学生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变成鱼儿快乐成长的一溪活水,才能使互动式对话真正走进学生。

【作者单位:南京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课文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