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捕捉生成瞬间促进有效教学

2016-06-22施玲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拼音预设课堂

施玲

在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基础上,善于捕捉有效的生成瞬间,就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

一、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处理课堂的“生成性”问题时,我们首先必须坚持生成与预设有机统一的原则。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国课堂教学历来强调预设,强调严格按教案进行上课,这有其合理的一面,它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系统完整地学习系统知识。没有充分的一贯的预设,也不可能有可持续的生成,那种认为不认真备课也能有课堂生成的想法是错误的、不科学的,只有最充分的预设,才可能有最好的生成。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课堂预设的目的不是为了约束学生思维“出格”,不是防止课堂发生“意外”,相反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挑战与创新。如果教师没有丰富的知识积淀,没有课前精心预设,就会错失生成资源的良机;生成是预设的精彩,我们的课堂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和“过程”,还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体验。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断跳跃,火花不断闪现,教师不时迸发出高超的育人智慧,因此整个课堂就会洋溢出鲜活的生命力。

二、节外生枝循循善诱

我现在教一年级学生,他们天真可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正待养成。在一次语文课上,我布置学生做课堂作业,教室里很安静。这时我发现班上一位做事拖拉,又善于狡辩的男孩正在东张西望,我轻声询问,他说是妈妈忘记把铅笔盒放进书包了,还强调说回家再写不迟。我见他强词夺理,就指出:“自己的事应该学会自己做,而且学生到校上课不带用具,就像战士上战场没带枪一样。”他大眼睛骨碌一转,立刻回辩道:“没带枪可以带炮,照样炸死敌人。”一听此话,我是又好气又觉有趣:“你随身佩带的枪都没带,还会记住带炮?敌人开枪怎么办?”“那我可以躲在岩石后面。”“那你只能处于挨打的份!”一听此话,他瞪着大眼无言以对,只好低下头:“我下次一定带。”这一段节外生枝的普通对话,把其他人的注意力一齐吸引过来,有的说学习用具怎么能忘记带呢?有的说借给你一支笔吧,不然时间就要浪费了!有的说我爸爸跟我讲,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我们从小就要抓紧时间学习……同学们七嘴八舌,课堂成了一节思想品德教育课。

一年级学生的正确思想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开始就像一张洁白的纸,真善美的人生价值观的树立要靠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努力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善于抓住有价值的话题,利用生成的教育资源,在学科中渗入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打破预设意外收获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教师课前精心备课,为了完成任务,上课时总是小心翼翼地按照预设的“轨迹”行进,不允许学生有“出轨”行为,即使有,也要把他们硬拉到“正轨”上。可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鲜活的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我们的课堂就会死气沉沉,我们教出的学生就成了一个模式的“套中人”。其实,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善于反思的教师就会发现,平时感觉某节课上得精彩,值得回味,留下一点惊喜,往往是由“预设”之外的生成得到的。

非预设性生成是预设性生成下所产生的一个意外、一个偶然、一种补充。课堂上,教师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随时捕捉新信息,选择有效的信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调整预设的教学内容,进行生成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时,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几个音节的拼读方法,课本中配有一幅插图,图上画着一个池塘,里面有荷花、水草、蝌蚪、金鱼等。预设的教学中,只准备让学生能够借图正确读出音节就行,没想到一位女孩主动站起来说:“老师,我会把这几个音节连起来编成一个小故事呢。”我感到意外,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本想让她坐下,建议课后再说。可是她渴望表达的神情感动着我,我决定暂时停下后面的内容,让她表现。尽管她表述时语句不够通顺,内容不够精彩,我还是大大地表扬她爱动脑,爱发言。一听表扬,班上学生的兴趣高涨,反应积极,一个个高举小手喊:“我来!”“我也会讲!”“我讲得更好!”看到学生表现欲望如此强烈,我的兴致也上来了,为了鼓励学生说得更好,能够大胆展开想象,我也随机编讲了一个情境小故事,并让大家与第一位学生说的进行比较,谁讲得好,好在什么地方,这么一点拨,一个个即兴创作的故事就应运而生,尽管内容显得稚嫩,情节不够生动,但孩子们都在积极调动着大脑中贮存的各种信息,彰显着自我,相互竞争着,那一刻让我明白:不可低估孩子的潜能,孩子就是点亮课堂的智慧“火花”。

本来一节比较单一的拼音教学课,有半堂变成了丰富多彩的口语说话课。下课铃响了,还有学生跃跃欲试。虽然预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是我很高兴。一次预设的改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发的口语训练的生成情境,这既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了音节的拼读,又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一次很好的训练,一举两得,真是一次意外的收获。这个收获告诉我们: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是活力四射,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更具有实效性。

四、捕捉瞬间将错就错

在什么情境下,学生学得最好?曾经有人这样回答:当学生被鼓励和被信任能做更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瞬间的捕捉,往往会产生出耀眼的光芒。一年级学生实在可爱,想说就说,毫不顾忌,真是这点可爱,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在教学ang时,我发现一位男生思想不集中,没有和大家一块练习读音,就悄悄地走到他跟前,“王宇航,你来读一读这个后鼻韵母。”还没等王宇航回过神来,一名男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指出:“老师,你读错了。不是hán,而是háng。”我一惊,急忙说:“老师不专心,所以读错了。你来做小老师示范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于是,我也谦虚地和学生们一起跟读几遍,并夸奖那位男生上课认真听讲,读音准确。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区分,对刚学拼音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老师一不留神都会读错,何况是刚学拼音的学生呢?此时,我灵机一动,不如将错就错,及时进行即兴预设,促进学生进一步生成,更好地掌握前后鼻韵母。于是对大家说:“你能分清hán和háng吗?它们分别用在哪些词语中?”学生们想了一想,纷纷抢着说:“hán是韩国的hán。”“是寒流的hán。”“是汉语的hàn。”“háng是杭州的háng。”“是一行的háng。”人的思维一被激活,兴趣一上来,产生的教学效果是最佳的,而且记忆犹新。另一位学生兴奋地说:“老师,我还知道杭州的杭怎么写呢!因为我的老家就是杭州。”同学们都对他投去羡慕的目光。我趁机点道:“刚才同学们说的几个词是同音字,同音不同字,你们想认识它们吗?”我这一提,学生更来劲。我就分别在hán和háng的正下方写下汉字,带领学生认读。

拼音教学变成了识字课,看似“越线”了,其实不然,我们教学拼音不就是为了认识和运用汉字吗?将错就错的生成效果显而易见,学生不仅分清了han和hang的发音,而且提前认识了一些汉字,积累了词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有帮助的。

【作者单位: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拼音预设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