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眼读”教材到“研读”教材

2016-06-22顾丽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公因数公倍数教材

顾丽

所谓“眼读”即是用眼睛去读,“研读”即是用眼睛、用头脑去思考,深入钻研阅读,用自己的双眼去看教材、看世界。“眼读”到“研读”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思想,从而美丽。《不跪着教书》的作者吴非在熟读教材中就产生了很多思考:肉眼能在太空中看到长城吗,如果看到长城,肯定其他不朽建筑也能看到,怎么可以说唯一的建筑?张衡地球仪真的只动一边,其他不动吗,真有这么厉害,在技术发达的今天,为什么不恢复再造一台?新课标要求老师会用教材教书,所以我也在努力“研读”教材。

一、理清教材脉络,明确教学内容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影响下,新课改的数学教材将数学知识分成了几大领域,在不同年段的教材中循环出现,由易到难,螺旋上升。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是在四年级的《倍数和因数》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学习,而其自身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六年级数学中分数乘除法等单元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在分析、把握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只有理清知识脉络,才能达成较好的教学效果。

1.横看成岭

例如:四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就是在长方形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转化从而推导出其面积公式。同时它也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埋下伏笔。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如果不知道教材安排的妙处,只怕很难知道重难点。

2.侧成峰

例如:方向的认识。一年级只要求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二年级要求认识西南、东南、西北、东北四个方向,这四个方向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习的。六年级学习了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增加了南偏西30度方向类似内容。

二、仔细研读教材,揣摩编者意图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蓝本。新课改提倡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感悟以及课堂教学的生成,但并没有排斥教材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研究,对照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建议,钻研教材的每一个细节,揣摩教材的编写意图,对于教材的编排方式、教材中的提示语,都需要进行研究,以期达成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学生基础,灵活处理教材

1.一眼三研,且思且行

新教师往往学科适应面狭窄,教学过程中创造性较弱,生搬硬套教学资料,较少体现自己的教学思量,缺少创意,教学中不能灵活地处理偶发事件,缺乏临场决断能力。随着教龄的增加,应该意识到研究教材的必要性。

一方面,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了解学生的需要,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灵活处理教材。例如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找规律》,教材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在1-10这十个自然数当中每次框出两个和三个连续自然数之后,就安排了学生探索规律。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直接得到结果,此时找规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笔者安排了“在1-97这97个连续的自然数当中,每次框出连续三个数,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这样一个衔接题,学生短时间内无法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规律的欲望和热情。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对教材相关知识的学习,跳出小学教材来研读教材。笔者的博客记录了在一次全区数学教师培训时,张齐华老师所说的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向教研员请教关于圆锥的体积如何教学。教研员问他对于圆锥的体积了解多少,这位老师便说了体积公式、实验推导等等。教研员说:“你只比你的学生多了一课时!”诚然,小学数学教师未必要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证明方法,但是站得高方能看得远,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对自己的知识进行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为自己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吸取更新更广的知识。另外,随着知识载体的扩大,学生不只单纯从课堂中获得教师传授的知识,还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比从教科书获取的更多的知识,学生期待的是教师对自己一知半解或疑惑不解之处给予指导、解惑,这就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面,能胜任学生心目中教师的职责。

2.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五年级《方程》一单元,教材为了与以后的初中知识衔接,采取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很多解不了的方程,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我讲了按照各部分之间关系解方程。害怕与其他教师不同,故只是默默地,不能明目张胆传授这种方法。结果在以次研讨中竟发现与她们不谋而合。窃喜,正可谓且行且思。

五年级《公倍数和公因数》单元,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是公倍数,后是公因数。但是这样,就不好讲互质情况下最小公倍数是他们的乘积。因为互质概念是公因数只有1.所以我又私自处理了教材,先传授公因数,后传授公倍数。公倍数的求法教材中只讲了列举,但是很多大数需要列举很多才能找出,所以我在思考要不要讲授短除法,要知道它是数学中瑰宝,这样的宝贝为什么舍弃,没有取其精华呢。我美丽,因为我在思考,我在行动着,第二课时补讲了短除法。再喜,正可谓且思且行。

四、虚心进行学习,形成教学风格

青年教师除了要积极、大胆参加教育教学实践外,还要在德才兼备的老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多上研究课、汇报课,从而促进自己去深钻细研教材,收集资料,博览有关专业书籍,研究教法和学法。一个好教师风格的形成要经过模仿(听很多老师的课,吸收长处,为我所用),独立探索(丢掉拐杖,摆脱对别人的模仿,朝自己独立行为方式上去探索),最终走向成熟.

五、认真进行反思,提高自身素质

反思是教师对于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出的决策、行为以及产生结果的分析、比较思考、批判。

在反思过程中,教师要扮演演员和评论家的双重角色,通过对自己各个教学过程的分析,或与教师们相互观摩、交流讨论,可以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从而了解问题的根源所在。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审视旧思想,寻找新策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不断地反思过去,对经验和教训加以概括和提炼,是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的重要途径,是及时发现问题,捕捉闪光点,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办法。

总之,教材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教师教学的方向指引,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处理应该是教学过程中重中之重的环节。从人才培养这一角度来看,新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不断完善自我,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浦东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公因数公倍数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小数迷泽西之小房间里的大世界(下)
《最大公因数》教案
浅谈快速求最小公倍数法
浅谈快速求最小公倍数法
《约分——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约分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