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资、学生与生活

2016-06-22张占威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格律诗词校园

张占威

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诗词教学一直是中小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诗词文化也承载着对学生文化、思想、精神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诗词的文化教育一直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在大力提倡诗教进校园的今天,诗词已成为其一个重要的抓手,但在目前的校园诗教开展中,教师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诵读,对于学生创作则关注甚少。早有众多专家学者呼吁开展诗词创作,弘扬国学。为了进一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宣扬中国古典精粹,我们在校园也积极开展了诗词创作活动,尤其是在学生中开展创作,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诗词素养、文化素养。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做出了一些尝试。

师资——创作之基

学生的诗词创作离不开教师的辅导与训练,所以培养一大批具备诗词文学素养,知晓格律常识和创作基础的教师队伍就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作了如下的探索:

1.强化学习,提升修养

淮安区有多位在格律诗方面有研究的学者,学校邀请区诗词协会的一些创作者、学者等定期到学校来开设讲座,传授诗词知识。学校要求全体语文教师与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参加学习与创作,其他有兴趣爱好的教师也可参与其中。通过多次的培训讲座,目前,学校已有多位同志能够独立创作,已有部分同志的作品在参加的各类诗词竞赛中获奖,其中一些同志的作品还入选《中华诗词》《江海诗词》等诗刊。

我们始终认为,功夫在课外,光有培训还不够,更需要教师们自己闲暇之时能花时间自学,为此,我们为每位教师购买了多本诗词格律教材,如《诗词格律简捷入门》《诗词格律》《诗论》《中国诗学》《诗韵新编》《诗词格律教程》,让教师们自学,记笔记,个体消化,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与收获交流会,通过自学与集体交流,提升诗词素养。

2.积极创作,实践提高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有一桶水”,教师的创作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教给学生创作,所以,教师创作一直是我们提倡与要求的,我们要求教师每位老师每个季度至少创作4首格律诗或词,每学期学校编印一期教师诗刊,同时与一些有着相同特色的学校结为姐妹学校,相互交流,共同提高。鼓励教师在《中华诗词》《江海诗词》等各类杂志上发表。创作中,我们常常以各种活动、节日为契机,适时开展创作吟咏时代烙印,歌颂美好生活。在教师创作的过程中,我们相应地推出了稿酬制,既肯定了教师的创作成果,也激发了教师的创作积极性。目前,学校已有多位教师是省、市诗词协会会员。

学生——创作之本

学生是诗词创作的主力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创作队伍是首要之选。

一是利用校本课程,上好诗词课。为进一步开发课程文化,学校编写了一套校本教材《诗词》,每周开设一节诗词课,教者由专职或兼职的教师任教,教学按照“导入激趣——赏析明趣——悟理入趣——创改增趣”的“四趣式”模式进行。

二是成立兴趣小组。学校从三至六年级每班选择3—5名优秀的学生成立诗词兴趣小组,每周三下午利用1小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三是适时开展各类活动。学生创作除了在每周固定的诗词课外,学校将以各种节日开展活动。在国庆节举办“我向国庆献礼”诗词创作竞赛;在庆元旦时举办“小李白、小杜甫、小清照”诗词竞赛等等;有时结合国内的热点、大事等开展各类活动,提升学生的诗词创作素养。

四是创办诗刊。每学期结束,学校把当学期的学生创作的优秀诗作汇编成册,所有学生人手一本,当学生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入选时,那种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生活——创作之源

任何创作都离不开生活,诗词也一样,“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可见生活对于于创作的重要性,也只有密切联系生活的创作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是观察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都是我们创作的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及时记录下观察到的人和事,然后用浓缩的语言记录下来。班里有位学生看到爸爸吃完饭就在家抽烟,为了劝他爸爸戒烟,于是写了一首诗“饭碗推罢抽起烟,吞云吐雾情意酣。健康身体需保健,立马戒烟心体安。”送给他爸爸,这是学生对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最好的表达,也是他们心声的一种表达,或许这就是言为心声吧。

二是体验生活。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创作内容,我们常常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春天到了,我们将学生带出校园,去野外踏青采风,有生写道“春天已来到,柳树换新裳,朵朵桃花绽,孩童笑声扬”;学生参加完校园读书节,写道“金秋喜迎读书节,内容丰富展风姿。陶冶性情多乐趣,多读好书治愚疾。”新年到了,生写道“新年又来到,鞭炮声震天,贺卡遥相寄,祝福心相甜”学雷锋纪念日到了,我们将学生带进社区敬老院,为老人们义务劳动;清明节,我们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举行祭扫活动;通过在校内外适时开展各类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多彩的生活情绪,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

校园诗教创作之路漫漫兮,我们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淮安市上河镇中心小学江苏】

猜你喜欢

格律诗词校园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