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一个舞台,不一样的精彩

2016-06-22龚蓓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猴露珠预设

龚蓓

社会在发展,教育形势同样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新课程改革也正体现了这一时代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教师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有着丰富多样思维的人,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课堂信息的重组者,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对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和有效的轨道上来,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反思,即时修订、更改、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方案,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

其实,在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是处于辩证的关系。如果教师一味地深陷在“预设”的桎梏中,“生成”将变得苍白,学生的“再创造”将变得“无力”。如果教师一味追求“生成”,课堂上让学生信马由缰,那“生成”也就无意义可言。合理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可以使得教学过程更大气,更豁达,激起学生在课堂上的“千层浪”。这才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的理念。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课例1】苏教版第五册《三袋麦子》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一袋麦子的处理方法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你最欣赏谁的做法?说说理由。

生1:我欣赏小猪的做法。贪吃是小猪的天性,说明他会享受生活。

【真没想到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师:真好!你很会读书。

生2:我欣赏小牛的做法,因为小牛很节俭,会过日子,对生活有自己的打算。

师:说得真好!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你这么善于发现,真了不起啊!

生3:我欣赏小猴的做法,因为小猴聪明能干。

生4:我也欣赏小猴的做法,因为他懂得把自己种的麦子送给土地爷爷,这叫报恩。

师:老师赞同你们的观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拥有这种美德。

生5:我也欣赏小猴的做法。不过,如果我是小猴,我会把半袋麦子种下地,留下半袋自己吃,这样就两全其美了。

【反思】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面对各不相同的感悟、理解,教师不必强求统一,要容纳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提出不同观点和意见,欣赏孩子的真情告白,让文本、学生、教师相互对话,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我们可以从学生精彩的发言中看到,学生的理解是深刻的,并且富有时代感,也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当我们用新课程的思想来进行教学时,我们便真正有了这样的感受:我们不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

【课例2】苏教版第五册《小露珠》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原来小露珠那么美!

生2:我知道了小露珠是怎么形成的。

……

这时课正随着我精心设计的教案进行着。忽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3:老师,小露珠帮助了植物们,那植物会帮助小露珠吗?

【我的第一反应是想对他说:帮助别人是为了要别人回报自己的吗?转念一想,不能这么反问他,要正确引导学生。】

师:(数秒后)同学们,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值得我们思考,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他呢?

生4:老师,我觉得植物也会帮助小露珠的,比如说树叶或小草什么的会帮助小露珠挡住阳光,不让它很快地蒸发掉。

师:说得很好,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在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你自己啊。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把全文朗读一遍。

【反思】面对越来越有主见的学生,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将精心设计的教案进行到底呢,还是大大方方随着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深入下去?在本堂课中,我选择了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能根据文本自主感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让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不正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吗?学生的世界丰富多彩,潜藏着丰富的“资源”,他们会收集资料,他们有许多别人不知道的想法。在课堂上实现生生互动,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不是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吗?

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生成都在预设范围内,然而经常也会有与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事件”发生。部分教师缺乏生成意识,没有及时处理课堂这种“意外事件”和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唯恐打乱自己的预设。殊不知,这些与预设产生偏差的个性化思维有可能孕育着伟大的发现。当然,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用学生现有知识或受时间限制本节没办法解决的生成。对于这样的生成,教师也应加以说明、利用,为以后的教学埋下伏笔。

精彩的生成离不开课堂的开放和精心的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目标。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很难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将缺乏生命力,失去意义。教师只有精心预设,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才会更加游刃有余,更加从容;学生的生成才会更加有价值,更加精彩。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但同样也离不开生成的一面。课堂的精彩往往缘于生成,让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在预设中宽容生成,接纳生成,融合生成吧。

总之,我们一定要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教师要尽可能地丰富自己,锻炼自己的教学机智,在做好充分预设的前提下,灵活地面对学生的“意外”生成,并抓住实际展开更深入、更人性化的教学活动,让教材活起来。这样的语文课才能立足于新课改的大环境,这样的课堂也才更充满活力,更具有生命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一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小猴露珠预设
没耐性的小猴
制造露珠
小露珠去哪儿了
露珠
露珠亮闪闪
小猴的伞
性急的小猴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