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势负效应的纠因

2016-06-22尹刘宝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负效应定势现象

尹刘宝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教与学中的定势负效应是指固化的思维、模式等所带来的弊端。在推行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有意无意画定的“圈”,使学生的思维失去了自由的空间。因此,教学中的定势负效应值得我们纠因。

一、定势负效应的常见现象

1.熟而不思的现象

当前,题海战术是应试教育的首选,多年来也是教师提升教学分数的“法宝”。西安某中学“五一”3天假期,学生需写25万字作业,写260页纸仍未写完,有的学生把同一题目要写20遍,字数达25万……这则新闻备受热议,这是机械重复练习的典型,它不但抹杀了学习兴趣,而且造成了学生解题时熟而不思的坏现象。

2.思而不深的现象

如果缺少了操作探究,学生往往会出现直觉定势,即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做出判断、猜想、设想。小学生的直觉思维定势往往直接导致了学习习惯的缺失,它是思维定势的一种表现。其实,有些问题并非学生不会,而是他们往往凭直觉解答,缺少更深层次的思考,致使解题正确率低下。

3.思而不活的现象

“用教材去教”是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力求做到要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材内容和要求,适当扩充和删减教学内容,尝试多种构思。然而,在现实中,由于老师的素质和责任心等影响,只教教材的现象还不少,就题论题,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思而不活,难于应付变化。

4.浅尝辄止的现象

2011版新课标的修订将课堂教学改革又推向了一个高潮。有些教师的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农村的一些教师由于受意识、能力、责任等影响,课堂教学改革仍是应付的,还是老一套,教师讲为主,其课堂教学效果是不高的。有些知识学得是浅尝辄止,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并不能释放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定势负效应的原因分析

1.练习中的机械重复

熟而不思的现象表面上看是练习中出现一个学生不认真审题的现象,而反思错误的背后,教师用反复的练习本想帮助学生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甚至是形成定势,为学生的解题方法有意套上了“圈”,学生自然不愿意或者说是不会思考了。机械重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师在教学中偷懒的做法,是为了提升分数而给学生设置的“圈”。

2.探究中的轻视操作

思而不深的现象表面上看这也是一个学生不认真审题的现象,而反思错误的背后,教师在教学时已经有意无意地为学生画定了“圈”。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应该让学生充分操作的,有的老师忽视了,把这个动手操作活动“圈”在教学之外。这样的教学,必将使学生失去了更深的体验,而停留在思维的浅层次。

3.解题中的就题论题

思而不活的现象是教学中非常普遍的,教教材把教师教学的导向固化了,教师知道肯定会考,强化建模。教师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为学生画定了“圈”子,就题论题,懒于变化,老师肯定指导学生探究了比较的方法,但是没有能够变一变。而很多的学生对这种题形成了思维定势,难于应变,不能跳出这个圈子。

4.课改中的消极展示

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浅尝辄止,其原因不乏教师在课改中的不深入。教学显得固化,更多的老师追求的是做得对,交流展示有时仅仅限于几个优生,其他学生没给机会。教师有意无意地为学生的思考、交流设置了“圈子”,而且这个圈子是非常的小,极大阻碍了学生思维的语言表达,形成了只会列式解答的“定势效应”。

三、消除定势负效应的有效途径

1.少一些机械,多一点对比

在新时期的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摒弃“机械重复”的圈,不仅适度关注练习量的积累,而且更要针对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需要,要少一些机械,多一点陌生,让学生能够把每道题作为陌生的题目来对待,而不给学生留下已经做烂了的烙印。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异同,发现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可利用因素和易混的因素进行辨析,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深刻性。

2.少一些懒惰,多一些实践

有一种思维叫浮躁,有一种行为叫懒惰,有一种关注叫忽视。教与学来不得偷懒,也来不得浮躁。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有效的体验一定要让学生操作,不能以讲解和告知来代替,学生亲历了才可能体验深刻,才能形成能力,思维发展更深入。

3.少一些题海,多一点变化

对于就题论题的现象,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材观,题海无边,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和指导学生多变练习。小学生对于相似刺激往往容易产生泛化,这就要求应用变式的规律组织学习。变式学习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教师的定势效应直接会影响学生,教师的在教学时要进行不断的变式,让学生把握知识的实质,帮助学生打破思维的定势,达到举一反三,练一题懂一片的目的。

4.少一些讲解,多一点展示

新课程标准指出:“新知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负效应的产生。我市的“释放师生潜能的课堂”,其理念是非常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其中交流展示模块是“释放师生潜能课堂”的关键模块,学生交流展示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课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搭建平台让更多的学生表达解题的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无意所画的“圈”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大多是不利的,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摈弃“圈子”,潜心进行课改,教学中不拘一格,打破“定势效应”,着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辨和解题能力。

【作者单位:盐城滨海港经济区陈庄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负效应定势现象
排除统计问题中的定势效应之“雷”
分析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正负效应
微信公众平台对新闻传播产生的正负效应
THE SYMMETRIC POSITIVE SOLUTIONS OF 2n-ORDER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ON TIME SCALES∗†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猜谜语
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破除四种思维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