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创造时间把握尺度 方法多样

2016-06-22闫苗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德育教材

闫苗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作为基础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有力的支撑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有着德育渗透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一,语文课堂的语言善于发挥熏陶作用。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充分发挥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感的迁移、情感的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如西湖的明艳、泰山的雄浑、黄山的绮丽、三峡的壮观,所有这些,语文教师都能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自然、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

第二,语文课堂易于创设情境来感染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以“情”为“经”、 以“境”为“纬”的方法,通过创设各种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拉近学生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第三,语文教材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广泛性、生动性和形象性。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大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热爱和平、保护生态环境,小到孝敬父母、尊重别人、坚强勇敢、团结向上,语言文字像无数条长长的敏感触角,涉及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方面面。修身治国平天下,任何德育教育的内容都可以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找到相应的载体,可谓五彩缤纷,包罗万象。语文教材所蕴藏的思想道德内容对学生的影响不是直白的,它把丰富的思想蕴藏于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中,融于一篇篇优美形象的文章里。丰富的思想结合着丰富的情感,通过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文字呈现在学生面前,既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又能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特点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所拥有的最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实践中,我努力尝试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影响

小学语文课文有的是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赞扬爱国英雄人物的,有的是描写祖国山河美好景象及物产资源丰富的,有的是教育学生懂得孝敬父母,感恩他人的……这些主题鲜明、感情强烈的课文,正是激发学生高尚品格火花的基石。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有重点的训练。如教学《大江保卫战》时,要使学生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时,要激发学生热爱南沙、热爱祖国辽阔海疆的思想感情;教学《母亲的恩情》时,则要激发学生对父母亲的感恩之情,并借此机会教育他们孝敬、关心父母。

二、创设情境结合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

启发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牵动全篇的关键词句,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创设情境结合语言文字训练,可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我设置了“同学们,你们领略过泰山的雄浑、黄山的奇秀、华山的险峻吗?你们欣赏过长江的秀丽、黄河的怒涛吗?你们看到过庐山那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吗?”这一番导入,如一粒小小的石子砸在了平静的水面上,在学生的心中激起了无数的浪花,他们不由得在下面慨叹祖国山河之美,油然而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愫,唤起了他们游历祖国山水的渴望。很多学生在课下交流时都说,将来一定要到这些地方去看一看。

三、挖掘各种素材,利用语言训练感化学生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数是由文质兼美的文章组成,教学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接受和吸收言语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一定的道德意志,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最终形成个体的思想道德品质。例如,教学《虎门销烟》结尾片段时,我让学生先朗读,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使学生明白了中国人只有自己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鼓舞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剖析人物性格,熏陶学生意志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不乏对英雄人物的撰写,他们身上闪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思想的光辉。在学习这样的作品时,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通过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使学生认识到在新时期增强国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决心。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大江保卫战》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紧抓课文第四自然段,让他们找出具体写四连连长黄晓文个人行为表现的句子,然后联系上下文,弄清这时候处于什么情况下,使学生体会到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透过这个个体典型,同学们便能感受到人民子弟兵同心协力、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只要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有意识地创造渗透的时间,正确地把握渗透的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渗透方法,就会“润物细无声,涓涓入海流”,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阜宁县杨集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德育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