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技术让音乐教学更加精彩

2016-06-22顾彩霞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件多媒体信息技术

顾彩霞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带来了音乐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带来了音乐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已逐渐渗透到音乐课教学中去。下面就来谈谈自己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对事物观察认识的持久性和专注性远不及成人。而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特有的手段,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强烈心理需求,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如我在上苏少版三年级上册《金孔雀轻轻跳》时,我先播放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雀之灵》片段,同时提问:杨丽萍是我国著名的舞蹈家,这段原创舞蹈描写的是什么鸟类呢?这段舞蹈让你想到了哪个少数民族?这种鸟类和我们想到的少数民族的联系为什么如此密切呢?设下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并通过探求找到答案。在该过程中,我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和补充,这样很自然地,我们就把学生以前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这种氛围下的学习效果当然比以前好很多。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主体发展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创设声情并茂的场景,使学生手中有物,目中有景,口中有言,心中有想。这样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在创设的场景中尽情发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我在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教材“郊游”这一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柳树在河边迎风飘舞,鸟儿在树上快乐地唱歌,小伙伴们迎着美丽的春景踏入了郊游的行列……”与此同时播放《郊游》的歌曲与画面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与音乐主题相符合的意境,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被这种情境所影响,走进音乐情境中,随着音乐感同身受地融入音乐学习环境中来。又如我在上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美丽的星座》时,先播放一些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的各类风俗习惯的影像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每个民族都有哪些自己的风俗习惯呢?为什么我们能够在历史的积淀下,成为一家人呢?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发言,提出了各自的见解。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使他们深深认识到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组成了五十六个美丽的星座,组成了我们的共和国。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音乐教材中有时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无从下手的苦衷。如我在上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爱的祝愿》时,对于乐曲的结构,学生往往难以记住。我在课堂上使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旋律的走向和乐曲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经过用线条和图片的方式让学生记住乐曲的结构,这样收到了其他教学手段不能达到的效果。又如我在上苏少版三年级下册《芦笛》时,对于歌曲的节奏,学生的掌握不是很牢固,我在课件中出示基本乐理知识先让学生回忆复习简单的,然后渗透进歌曲的附点节奏中,通过多媒体出示歌曲的基本节奏,将歌曲中的带附点基本节奏出示,这样一来,学生就顺藤摸瓜,比较容易地掌握了歌曲的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三年级要求识谱,在熟悉歌曲基本节奏后,再通过课件出示歌谱,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了,对接下来的歌曲学唱奠定了基础,这样本课的重点也就解决了。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合作精神

合作式教学应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我在上苏少版二年级上册《钻山洞》时,学生必须在《钻山洞》的歌声中做小兔跳,穿过“山洞”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用多媒体演示“钻山洞”的走向和游戏规则,老师作适当指导,让学生相互合作,最后被套住的“兔子”要为大家表演节目。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又如我在上苏少版四年级上册《彼得与狼》时,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观看《彼得与狼》舞蹈剧,聆听感受音乐带来的奇妙之处,展示每个人物所代表的不同乐器,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去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以及演奏方式,学生能很快融入进来,自己也能模仿《彼得与狼》中的角色,与同学互相合作表演,感受童话故事中不同人物带来的音乐体验。

五、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

1.目的明确。任何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达成一定的目的服务的,为此,在备课时,要备教材、方法、手段。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教学整体目标,研究如何实现整体目标。尤其是要注意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跟学生的学习有关联。如我在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美丽的星座》教学设计时,全课的立足点就是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教育,为了较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我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五十六的民族举国欢腾的场景和画面,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深刻感受民族的团结和繁荣,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繁盛而努力学习。

2.科学设计。不管是制作单一的课件,还是设计媒体教学,都要做好准备,合理设计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实用性,不繁琐,利教利学,实现有效信息最大化。如苏少版五年级上册《步步高,新春到》一课,教材配有春节联欢晚会的音乐视频《步步高》和广东音乐《步步高》民乐合奏,而后者包含了前者的内容,所以,从小学生认知角度考虑,我就省去了第一首,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就只在课堂上展示了第二首,而将第一首的相关信息整合到了第二首中。这样,不仅避免了课件的重复繁琐,也便于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感知。

3.突出重点。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抓住教学的关键问题,有助于师生突破重难点,浅显易懂。如在苏少版五年级上册《军民团结一家亲》一课,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背景,唱一唱选曲《军民团结一家亲》。为了在课堂上突破这两大重点,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功效,运用了大量当时的演出图片资料和红军在抗战时期和人民血浓于水的感情,让学生从歌声中感知那段经典舞剧,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课件多媒体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