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实际出发,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性

2016-06-22张伟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教室多媒体

张伟平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目前,我省农村小学也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由于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目前农村学校装备的计算机甚至比城区的学校还要先进。那么,如何发挥硬件优势,提升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效性,我认为应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首先要吃透教材,并能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变通”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存在脱节的现象,由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水平和电脑硬件的配置标准,不同的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肯定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操作技能也是不一样的。如果硬是按照浙摄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要求照搬照抄,肯定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一些“处理和变通”,以使教学内容和操作技能的要求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比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二课《使浏览更方便》一课中,教材要求学生首先启动浏览器,然后输入中国科普博览的网址,并且学会浏览器中“历史”按钮和收藏夹的使用,并且能掌握主页的更改技术。对应已经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而言,这似乎不成什么问题。但是,由于农村孩子本身接触电脑的机会不多,操作能力较弱,很多学生甚至连什么是浏览器都不知道,我在操作实践中参照以前绍兴市教委编写的《小学信息技》一书,在操作之前首先详细给学生讲解以下浏览器及其相关操作知识,把课本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在讲解的时候包含进去,讲一遍以后让学生练习。这样学生练起来就有印象,知道自己该启动什么软件,怎么去操作。这样“变通一下”比单纯按照课本来讲解,自然效果要好不少,而且花时也不多。

二、重视“多媒体教室”软件的作用

目前一般的学校机房(包括农村学校的学生机房)都配备了不同的多媒体教室软件系统,如“凌波、极域”等,这些软件的使用使我们管理机房十分方便,可以一次性关闭机房所有机器,对于违规学生进行“封锁”等,非常实用,功能也非常强大。但其实多媒体教室系统其实最重要的功能,还是其教学演示功能。这一功能比起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来,学生能看得更方便,更清楚,更真切。农村学生操作技能普遍比较薄弱,如果光是采用黑板讲、上机练的模式,受基础限制,学生理解起来就有困难,这样的课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我们普遍的做法是在上课的时候首先将教学内容的整个过程在电脑上演示一遍,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习,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还要巡视,对个别学生还要辅导。对于农村孩子而言这是必需的。在这过程中,让学生能更看清看好整个演示过程,辅导时怎么能做到及时准确就成为整个上机练习的关键。而媒体教室软件的所具备演示功能和双向交流功能则会使这一切变得很方便,很快捷。比如我自己用的“凌波多媒体教室”软件所具有的功能就十分强大,在集体教学时可使用它的“屏幕广播和影音广播”功能,学生只需在自己的位置、自己电脑的屏幕上就可以看到教师整个操作过程和它所播放的演示软件;在个别交流时可以使用它的“远程遥控和双向对讲”功能,利用他可以实现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而不影响到其他学生;在交流时可以使用其“网上交流”,这是类似于局域网聊天软件的功能,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操作心得和感受交流出来,也可以看到别人发布的信息,十分方便的同时,它还具备的“屏幕广播+录制”和“屏幕回放+广播”功能可以让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保存和回放,便于课后总结。对于农村学生而言,由于操作技能的相对薄弱,多媒体教室软件的这些功能则尤其显得十分实用和必要,有了它,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过程;有了它,教师就可以实现对学生的个别双向辅导和交流,这对于整个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效率的提高,对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强化和基础知识的巩固,效益无疑是十分明显的。

三、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较,由于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薄弱的情况,同时由于学生间的接受能力和家庭条件的差异,学生之间技能掌握也是不平衡的。另外,考虑到大多数学生没有计算机基础,所以有必要把计算机基础知识细化讲,如键盘与指法的教学、鼠标的基本操作等。比如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时,最好能实物教学,这样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在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时,要向学生明确课程的学习任务,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以及怎么学的问题,此后结合课程的目标要求,提出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可以将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同时将任务简化,简化为基础和技巧两部分,便于让学生抓住重点,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基础部分内容严整,便于教学,一定要严格把关,确保每位学生都学会。技巧部分教学不必一一细讲,要引导学生学会摸索学习,同时注意分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相应难易的任务。另外,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己上机练习、自学中进行的,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搭配,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的同学学习,以提高上机实践课的课堂效率,促进全班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提高。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教无定法”,靠老师在实践中摸索提高。对于农村学校而言,由于受到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信息相对闭塞,家庭条件欠缺等因素的制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更是面临诸多困难。作为农村的信息技术教师,唯有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挖掘身边一切可用资源和手段,夯实学生的“双基”基础,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农村培养新世纪合格的建设者。

【作者单位: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中学 浙江】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教室多媒体
“313”教室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北京再办塔机司机操作技能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