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质疑

2016-06-22钱玉斌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花坛马铃薯液体

钱玉斌

有效质疑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质疑,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现象引导学生有效质疑

科学探究问题许多来源于生活实际,但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有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及已有的知识背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重组学习材料,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在科学探究与生活联系间架起桥梁,能够为学生所关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在需求,从而引导学生有效质疑,产生探究问题,探究活动也就随即开始了。

案例1:液体的热胀冷缩

师:同学们在家里烧过开水吗?

生:烧过

师:有这样一种现象不知道同学们遇到过没有(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从壶里溢出来了)

生:遇到过

师:针对这一现象你有什么想法

生:水变多了

生:可能是水的体积变大了

师:同学们认为水从水壶中溢出的原因是水“变多了”,你能设计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吗?

学生围绕水加热是否会“变多”设计实验,选择材料,进行实验。

…….

师:通过实验水受热后能变多吗?

生:能

师:是重量增加了,还是体积变大了

生:重量应该没有变,我们实验过程中没有水流走。

生:水受热后体积变大了

师:水受热后体积能变大的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现象。

师:在超市里卖的液体瓶装商品的包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没有装满,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生:怕液体从瓶子里溢出

生:怕液体热后体积变大,顶松瓶盖,引起液体变质

师:你们认为其他液体也会像水一样有热胀冷缩现象

生:其他液体可能也有热胀冷缩现象

师:请同学们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

……

该案例中,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一个现象——装满水的水壶,加热过程中水会溢出,并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促使学生对“水受热溢出”这一现象质疑,并大胆推测溢出的原因。教师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如何用实验证明“水受热后体积是否变大”这一探究活动上来。

二、利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效质疑

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创设实验情境,科学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问题是不是学生头脑里自己生成的,关键在于老师巧妙的问题设计。以《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为例,我们是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使学生在头脑里真正生成问题的。

师:(出示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这是什么?

生:洋芋。

生:马铃薯。

师:马铃薯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

生:沉的。

生:浮的。

生:大的沉,小的浮。

生:大的浮,小的沉。

师:我们可以……

生:用实验证明。

师:(出示两个装满水的水槽:其中一个水槽中装有高浓度的盐水,另一个水槽中装有经过处理的与盐水色泽一致的普通水。教师把马铃薯分别放入两个水槽中:大的放入普通水中,小的放入盐水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大的沉,小的浮。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大的重,小的轻。

生:因为小的坏了,中间是空的。

师:是这样吗?(把小的也放入普通水中,沉了;把大的放到盐水中,也浮了。)

生:(恍然大悟)那盆水肯定是盐水!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书上看来的。

师:(用鼓励的表情)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怎么证明?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从“这是什么”到“怎么证明”,接连问了学生7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是什么”,意在让学生明确所要观察的对象。第二个问题“马铃薯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意在引发后续的探究教学,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有较大分歧,但这种分歧被及时达成共识——“用实验证明”。接下去的“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是这样吗”,意在引发学生对马铃薯沉浮的思维冲突,他们从“原来就是这样的”到“咦!怎样会那样呢”,再到“哦!可能是那样的原因吧”,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一波三折,也就开始对“是什么原因使马铃薯浮起来”质疑,并急切地想去证明它。

于是,教师顺水推舟地提出“怎么证明”。

那么片段中的7个问题,对整节课的教学活动真正起到定向、引领作用的关键问题是哪一个呢?当学生观察到了两个马铃薯在同一种“水”中都浮起来以后,头脑中随即产生了“是什么原因使马铃薯浮起来”的问题,并试图去解释这种现象或回答这个问题,从而提出了“可能是含有盐的水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假设,并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予以证明。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产生有效质疑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习者带来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

案例: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上《食物链和食物网》之前,教师先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观察校园花坛。上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将校园的一个花坛“搬”进了课堂,问学生:这个花坛中可能有哪些生物?接着老师请一位学生上去找一找花坛中的生物。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学生用电子笔点住图片的某个位置后,屏幕上马上显示出放大了的图像,那是学生找到的树叶、七星瓢虫、西瓜虫、小鸟、蚯蚓等生物。然后教师问学生:花坛中的小动物吃什么呢?课堂中,多媒体技术将花坛“搬”进课堂,师生告别了键盘、鼠标,只用手指轻轻一点,既生动地模拟再现了学生课前观察过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到了校园中丰富多彩的生物,还能将画面放大和缩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探究花坛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上,真可谓得心应手。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第93小学新疆】

猜你喜欢

花坛马铃薯液体
液体小“桥”
马铃薯有功劳
感情强烈的叹号
定边马铃薯
胖胖的马铃薯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