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实验课堂教学的“开关”

2016-06-22周李杰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开关实验课科学

周李杰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质就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科学知识,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高质量的实验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展尤为重要。

科学实验课中常常出现一些纪律问题,要努力建立起一种适合科学实验课的特殊纪律,从而有效地提高实验效率,使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一、实验课主要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从课堂的纪律来看,实验课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由材料引起的纪律问题

学生用实验材料做一些与本课内容、本实验活动无关的事;和同伴互相争抢或者没有带实验材料。

(二)由环境引起的纪律问题

教师不组织学生到实验室上科学课,有的是到室外去上,而室外却一团乱。

二、科学实验策略研究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实验的功能?如何有效地组织教材中的实验?让实验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科学课堂呢?我们以教材中的实验材料为着手点,深入挖掘实验的内涵,对实验和与实验相关的其他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探索出以下组织策略:

(一)按需准备实验材料的品种和数量

首先要根据实验项目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确定需要准备的材料——实物、模型、标本、仪器、工具、试剂、药品等。例如,《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这两课的实验教学都与声音有关,但这两课教学目的不一样,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就不一样。《声音的产生》一课的实验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声音是怎么样产生的,需要准备的材料可以是钢尺、小刀、音叉、锣鼓、装水的烧杯等能产生声音的材料;《声音的传播》一课的实验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需要的材料不仅是音叉、锣鼓等能产生强烈声音的材料,还需要一些能使学生认识声音如何传播的,如桌子、盛水的水槽、泡沫小球等材料。

(二)选择直达实质的结构性实验材料

所谓结构性的实验材料是指这些材料既要能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使他们能通过对材料的观察或实验来发现问题,认知问题。同时,这些材料还要尽可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摆弄。

以《声音是怎么样产生的》这节课为例谈谈怎么样利用“结构性材料”调控课堂纪律。

《声音是怎么样产生的》这节课让学生通过利用身边熟悉的材料,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本课具体的教学流程是:①引入部分,提出研究的问题“声音是怎么样产生的?”②制造声音,初步感受发声物体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前概念。③学生提出自己猜测,发展不完整概念,声音是由“敲击、碰撞、摩擦、拍、敲……”产生。④实验验证,生成概念“物体振动产生声音”。⑤演绎概念,找一找身边有哪些发声物体在明显振动?根据教材设计意图,本课特意选择小鼓、钢尺、橡皮筋、纸、音叉、乒乓球、镲、小黄豆、人体手臂等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有利于本课科学概念的建立。

(三)要有次序地投放实验材料

学生总是向往到实验室做实验,哪怕科学老师拿几个一次性杯子、几张纸片到实验室来做个小实验,他们都开心得不得了。问题在于,往往只要看到这些器材,学生就开始坐立不安了。自制力稍弱的学生上课总是会趁老师不注意,去碰实验材料。尤其是活泼好动的男生,更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实验材料上,至于老师讲些什么,完全听不到。诸如此类实验材料干扰教学的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因此,教学中学生实验材料的呈现,对学生的纪律调控有重要作用。

1.控制提前发放

教师需要控制材料分发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不要提前将材料放置在实验桌上。可以在远离学生座位处准备一张桌子,将材料集中摆放,美其名曰“材料超市”。如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时,教师准备的材料有沙子、食盐、白糖、烧杯、玻璃棒等,教师把这些材料放置在教室的正中间,按照类别依次排列成一长行,学生分坐在材料的两旁,可以看到但不能触摸到,到实验开始时再开始领取或发放。这样既有利于认识实验材料,又控制了材料对教学的干扰。

2.主动提前“亮相”

对于那些不常用或者第一次使用的材料,为了防止学生产生过分的新奇感和生疏感,干扰后续正常学习和器材使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课前或实验前分发给学生观察、研究。如滴管是学生以前未曾使用过的物品,教师可以提前放置在实验桌上,专门向学生进行介绍,同时让每个学生触摸和试用。这样主动提前亮相实验器材,有助于消除学生对实验器材的神秘感,也有利于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3.分期分批发放

针对实验的不同,有些实验材料可以采取分批发放的形式。一个实验完成,相应的材料不需要时,必须要回到原来的位置,让学生养成从哪里拿再放回到哪里的良好实验习惯。一旦没有及时回收材料,材料将成为很多学生的玩具,于是,实验研究什么问题不再是他们关心的内容。即使教师一再提醒和要求,也很难将教学引回原来设计的教学过程中。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日常教学服务,只有高质量高效率的实验才能为教师的日常教学带来便利,而合理选择实验材料,适时投放实验材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措施。

【作者单位:浦江县虞宅乡中心小学浙江】

猜你喜欢

开关实验课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科学拔牙
一堂实验课引发的思考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