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注让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

2016-06-22李萍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全班读书交流

李萍

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即时写在书上的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批注正是学生与文本对话,边读边思,动笔读书的一种重要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而批注式阅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静心思考,深度思维,展开想象,形成观点,提升认识。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发言的机会有限,有些学生往往会乐于做个听众,听同学发言,听老师讲解,记忆现成的知识,懒于与课文自主对话、动脑思考。而运用批注阅读则让每个学生有明确的任务,有充足的时间去与文本对话,逐步学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每个层次的学生走进文本阅读,在完成批注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批注这一形式既督促了每个学生的阅读思考,也促进一批不善于口头表达的人勇敢地站起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一、课前自读开启批注阅读的第一步

课前的自主阅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的第一次对话。在这一阶段,学生刚走进文本,初读课文,主要运用注解批注和质疑批注。注解批注要求学生能运用工具书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难问题,为读懂文本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积累词语,丰富新知;质疑批注则是第一次生本对话中最具个性的地方,学生对自己感兴趣、有疑问、想探讨之处进行质疑,提一两个问题。这一项一般由中年段开始训练,刚开始从看题目质疑,针对课文内容、句子的理解等逐步过渡到较高层次的提问,如扣住主旨的提问、写作方法类的质疑等,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第一阶段的批注主要以教师检查和课堂交流预习作业两种形式为主。质疑类批注主要由教师选择,挑选有共性的问题运用到课堂教学,完成解惑的任务。问题来源于学生,这时,我们能看到学生们的喜悦与自豪。

课前自主阅读符合先学后教的理念,充分发动学习的能动性,培养自学能力、提问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运用批注将口头性的预习作业书面化,既方便教师的检查,也将学生模糊的理解、疑难之处清晰化呈现。

二、课中批注提升阅读质量

课中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第二次生本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教师指导阅读批注首先要有明确、有层次性的要求。要求明确,学生易于操作;要求有层次,利于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

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批注过程,主要目的是捕捉典型的或个性化的批注以及指导帮助个别学困生。学生在自主阅读、即时批注时,教师走到学生中去,查看批注,对个性化批注予以关注,与学生个别交流。对学困生指导到位,引导读懂批注要求,督促其完成较低层次的批注,适当引导挑战高一层次的批注,逐步提升难度。这个过程教师要寻找有代表性的批注,为下一环节的交流选好评点材料。

最后组织交流评价。及时评价对于批注练习来说是有必要的,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更重视动笔读书。交流的主要形式有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在组内交流中生生互评,范围广,人人参与到,但缺乏教师指导,评价有效性偏低。全班交流则选择有代表性的批注展示,老师与同学根据该生的批注和阐述发言,进行评价,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为补充。其中老师的评价不仅要有评,还要有追问,引发学生讨论,力求将思维引向深处。全班交流评价有效性较高,但交流人数有限。以老师具体指导的全班交流评价去引导学生学会小组交流时的评价,从而提高批注阅读的质量。

三、课后批语展示精彩表达

一位老师说:“读了一遍文章,就有一种理解;读两遍文章,就有两种答案。课上阅读有课上的理解,课后阅读有课后的感受,长大后再读会有更深刻的体验,在人生不同阶段阅读就会有不同阶段的理解,这就叫读书,因为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课后批语是生本第三次对话,经过课堂上老师的点拨,学生间的相互启发,这一阶段的阅读理解由浅入深了,感悟也更为深刻些。

课后批语主要采用赏析式和心得式两种形式,教师建议或学生自由选择,可以选择课文中最欣赏的一两处,对其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进行赏析批注,也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所感在书后记录心得感受,即一课一得。课后批语要求语言凝练,针对性强。课后批语运用在高年级,有一定鉴赏、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既要进行相关批语的指导,也提倡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如12册中多篇美文就很适合赏析式的批注,《三亚落日》《理想的风筝》等精彩的语句、词语的妙用,值得再三回味。

课后批语的评价主要以教师查阅、学生组内互查互评以及定期评比批注之星相结合,教师、学生查阅,推荐优秀批注展示交流,获得五角星,半学期进行一次批注之星评比,得到五角星最多的学生将获批注之星的荣誉称号,他们的精彩批注将被拍摄下来,形成《批注我精彩》文集,作为教师讲解、学生交流的范本。

批注阅读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实践活动。在阅读实践活动中,从课前预习到课中阅读,再到课后批语,这三个步骤中,一、三阶段更具自主性、选择性,利于调动学生能动性,提升质疑、探究能力;第二步骤则具有指向性,利于教师的有效指导,提升批注表达的能力。

只要长期坚持,反复练习,评价到位,激励跟上,批注阅读会逐步成为学生个体需要的自动化阅读的行为方式,进而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受益终生。

【作者单位: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全班读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原因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我爱读书
凭什么第一是你的
全班都“疯”了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全班发言最积极的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