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作业芳香四溢,把自主学习空间留给学生

2016-06-22王美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长江课外阅读交流

王美芳

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作业。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也是教师、学生家长评价学生学习的一种依据。

一、作业有利于课堂巩固,激发思维碰撞

《螳螂捕蝉》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从而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故事中套着故事,是一篇学生爱读并能从中受到启发的好文章。

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朗读词语:

悠闲自由自在

弓着身子举起前爪

伸长脖子正要啄食

少年瞄准

2.指名读。说说每行词都是描写谁的?(蝉、螳螂、黄雀、少年)

3.围绕着四者,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的示意图。同桌之间可交流。

参考:

捕 啄食 瞄准

蝉←螳螂←黄雀←少年

攻打 乘虚而入

吴国←楚国←(其他)诸侯国

学生在作业时,有一部分学生就只写了诸侯国,互相交流时,有学生提出,“吴国”和“楚国”是诸侯国之一,前面已经提及,为了语言表达的准确,加上“其他”更合适。大家释然。

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主要体现在是否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时间和空间,注重思维有道,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是教给学生结果。通过课堂作业的设计,学生从故事大意入手激活思维,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自己设计示意图,明白文本故事中套着什么故事,在作业反馈中,同伴找出问题症结,学生凭借自己的探索就获取了文本所运载的信息,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作业有利于激发兴趣,体验成功愉悦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强劲动力。作业讲究趣味性,迎合学生活泼、好动、爱探索的心理,使得学生学习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在教学中,学了《清平乐·村居》,我让学生学唱这首词,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学了《负荆请罪》《公仪休拒收礼物》等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让学生排练课本剧;写作文“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时,根据学生直观性和模仿性的特点,让学生当堂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摩擦起电、盐水浮鸡蛋等,当堂揭示原理,融趣味性和实效性为一体,学生写的内容真实而生动;学了《小稻秧脱险记》后,让学生想想“小稻秧”在成长中还会遇到什么危险?”进行续编故事……

读一读、思一思、画一画、议一议、演一演,这样的语文作业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全员性,学生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三、作业有利于自主合作,植根学生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就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生活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向课外延伸,向生活接近,使作业实践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生活中运用,在生活中积累,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1.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长江之歌》后,除了聆听《长江之歌》的歌曲外,我布置了一道回家作业,学生可自选一道,即让学生分组搜集有关“长江”的信息:

(1)长江沿途的自然风光,制作成PPT介绍;(2)胡宏伟眼中的“长江”是“母亲”,那么其他诗人的眼中的“长江是什么”?(杜甫、李白、苏轼、辛弃疾等),找一找,搜集不少于4句给同学分享;(3)长江对我们祖国有什么巨大的贡献?(制作PPT介绍)

这份作业具有挑战性,我让学生回家让父母一同协作完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他们很兴奋,因为这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很少接触,忙得不亦乐乎。

大多数学生完成了作业,学生反馈得也很好。他们展示了长江流域沿途美丽的自然风光,使听的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经过同学们的汇报,大家知道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同学们还领略到了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长江”,他们交流: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长江是杜甫眼中永不停息的气势。)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长江是苏轼眼中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长江水寄托着李白对友人孟浩然深挚的友情。)

(4)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长江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

正如课程标准所说:“语文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不光是高年级,从中年级就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教学《狼和鹿》后,学生科查找有关破坏或者保护生态的例子和照片,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学《雾凇》后,可查找有关“雾凇”的知识或者“图片”,领略雾凇的奇丽。

2.培养学生好读书的习惯

结合五六年级教材,根据文本内容,我向家长开了一张书单,让家长利用双休日或假期购买书。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交流阅读体会是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除了在班中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让家长在班级群里参与进来,汇报孩子阶段性的课外阅读成果。一般我们主要开展美文点评,当然也上传学生好的读后感,让家长学习和点评。通过这样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也让家长一起参与亲子共读,参与读书交流,形成“阅读情感场”,使那些本没兴趣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和家长受到这个“场”的影响,产生共振。

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让语文作业芳香四溢,学生不但学得主动,更闪现着学生创造的智慧火花。

【作者单位: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江苏】

猜你喜欢

长江课外阅读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长江之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