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探究

2016-06-20张志宏

求知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改革对策专业教学计算机

张志宏

摘 要:在如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技术成为主要生产力,计算机人才的技术贡献越来越重要,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这个平台。高校作为计算机人才的主要输出场所,承担着重大的责任,计算机专业教学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高速发展的市场需求,所以,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中笔者将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为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而网络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人才,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笔者发现,在就业过程中,IT行业的公司却对当前的计算机人才不是很满意,这些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并不能胜任公司的技术工作或者是程序开发工作,这充分说明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当前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效果差;二是课程设置落后,实用性不强;三是实验室设备落后,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操作需求;四是教学反馈和评价机制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推动师生共同进步。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今后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出了几点可行的改革建议。

一、教师不断学习深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针对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不断适应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需求,不断学习,通过去更高层次的高校交流访问、业务培训、出国学习访问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教学提供更好的知识储备,为学生讲述更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高校计算机专业还可以外聘一些更高层次的教授来定期给学生上课或者开讲座,让学生学到最前沿的技术研究和专业理论。

二、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课程设置得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学生整体的专业素质,所以,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定要合理,不能过于理论化,也不能完全实践化。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技术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学习的实际操作性。当前高校的课程理论学习已经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只是实用性还欠缺,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要注重实验课程的安排,让学生在实验室能进行实际操作,掌握程序编写技巧,为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然后在后阶段直接进入企业实习,这种模式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工作,笔者觉得这种方式可以提倡并实施。

三、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学生的操作兴趣

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操作性很强,这就对实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高校的实验设备老旧,学生上机操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完成操作任务。高校应该对实验室的电脑硬件和软件进行更新,提高运行速度,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操作环境,真正提高他们的技术操作水平。同时,在实验室建设中,要增加实验室的数量。

四、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教学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活动,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反馈,这种反馈机制越好,越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学生对教师的反馈不能流于形式,应该鼓励学生对专业教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这样才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作为老师,我们也应该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或者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理论和技能。

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能力的高要求,高校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对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和研讨,从教师队伍、教学课程和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让学生真真实实地学有所用,为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党闰民,宁 勇,孔德生.浅论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发展策略[J].科技资讯,2013,(24):168-169.

[2]李 琳.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24).

猜你喜欢

改革对策专业教学计算机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增强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新课程理念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探索
参与式教学在学前双语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