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天增其人其画

2016-06-20张伟平

公关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妙悟国画系画坛

文/张伟平



陈天增其人其画

文/张伟平

《松林书院》 136cmx70cm 2014年

当今中国画坛,乱中透露出一种对传统文化关注的必然。这种必然正在校正当代画家的发展方向。这样,陈天增在中国美术学院对传统研习的成绩就成了他立足画坛的“法宝”之一。大家常常愿意这样解读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即学习而又时常温习所学,这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但是我更乐意这样解读它(因为古字里“习”也有实践的意思):学习而又用实践的成果证实了你的学习,这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陈天增学习时的艰辛与他现在形成画风的快乐也印证了这句话的正确。因此,凡是自以为聪明的青年画家们,千万不可试图以自己的才性替代了那些必要的基础学习,“学以开其性”这句话虽然古老,但很实用。故而,对陈天增的勤学与善学,我们就要持肯定态度了。

学什么与怎么学,一直是画家成长期的最大烦恼。在这个问题上,多少聪明人走入了歧途。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法选择的问题,其更深层次反映出了画家的价值判断。无疑,陈天增在当今寻找“自我”、表现“自我”的美术热潮中没有迷失方向,他的“自我”正在通过其对传统文化的更进一步吸收而渐渐成长、壮大。这种区别于社会上的向外寻找“自我”的内养“自我”的生命体验必将会在若干年后显出其优越性。

陈天增在艺术道路上的求索是很艰辛的,它敏求于传统经典绘画,运巧思与笔墨之中,得来画风中散落出一股清雅之气。其登古人之山,扬显自己之高,正是东方文化智慧的高明所在。但愿一切有志于弘扬中国文化的中国画家们,千万要明透此理。记得大画家王维这样说过:“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这是一个朴素而又普遍的道理,也是一个易懂而又非常难以达到的境界。

(张伟平,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山水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妙悟国画系画坛
流水高山写新图
——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诗道亦在妙悟
汪观清:深耕画坛,“牛”劲十足
生辰感怀
画坛“狂士”的传神写真
——评王晓丹的《雅线意彩》
艺术感言
张伟平作品欣赏
潘树生作品
方勇
严羽“妙悟”说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