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腹腔镜尿管切开取石术在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中的效果

2016-06-19

当代医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石术尿管输尿管

周 骥

后腹腔镜尿管切开取石术在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中的效果

周 骥

目的 探讨分析后腹腔镜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取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2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4例。对试验组患者行后腹腔镜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则行常规手术进行治疗,并对2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机体功能恢复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住院天数、术中天数及机体功能恢复时间及对应的不良反应发生方面,试验组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对于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在治疗时用后腹腔镜尿管切开取石术,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安全性更高,应当推荐使用。

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尿管切开取石术;后腹腔镜

作为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会继发慢性黏膜炎,导致患者输尿管壁水肿,损伤到患侧的肾功能,对于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基于患者存在嵌顿性结石体积较大的现状,会导致其输尿管壁会发生粘连,这使得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法疗效并不显著,基于此,在选取的208例患者中有104例运用了后腹腔镜尿管切开取石术,其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研究对象为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8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其中男116例,女92例,患者平均年龄(42.0±5.8)岁,平均结石直径(15.0±1.2)mm,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4例。实验组男60例,女44例,年龄32~59岁,结石直径9.5~17.2 mm,年龄(43.1±6.2)岁,平均结石直径(14.8±1.8)mm,对照组男56例,女48例,年龄35~62岁,结石直径9.3~17.2 mm,年龄(41.9±7.7)岁,平均结石直径(15.6±2.0)mm。2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10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开放性手术治疗:(1)先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接下来在患者腰背部直接做切口;(2)进入患侧的后腹膜腔,并对患者输尿管中结石的具体位置进行了解,对患者结石附近的输尿管进行固定,继而将其结石取出,针对有输尿管息肉的患者,应当及时一并切除息肉;(3)对于输尿管的缝合应当用5-0可吸收缝合线缝合,最后应留置引流管。

对104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了后腹腔镜尿管切开取石术,具体操作如下:(1)让患者取侧卧位,先行全身麻醉,继而在其腋中线骼嵴、腋后线肋下、腋前线十二肋下做切口;(2)医师分别将直径为10 mm、12 mm和5 mm的套管置于上述三个部位的切口中,紧靠患者的背侧切开肾周筋膜,接下来于医师肾下极背侧沿腰大肌表面向深面探寻,继而将患者含有结石的输尿管的找到,此步骤中应当注意输尿管中钳夹时质地较硬、明显膨出的部分即为含有结石的部位,将其找出;(3)分离输尿管,并将患者的结石近端用巴赫钳夹住,通过此方式来预防结石上移,在此基础上,在结石中上部输尿管扩张处用腔内尖刀切一长为1.2 cm的切口。并将其中的结石用分离钳子取出,并在此基础上放置双J管;(4)最后即为对切口的缝合,此步骤用4-0可吸收缝合线来进行的,继而常规留置引流管,完善整个手术过程[1-3]。

1.3 统计学分析 在数据统计分析方面运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及机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且机体功能回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在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和机体功能恢复方面的对比()

表1 2组在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和机体功能恢复方面的对比()

?

2.2 2组患者在术后不良反应方面的对比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1%,而对应的试验组则为3.8%,相比之下,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2。

表2 术后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3 讨论

当前发展中,作为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病症,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在对其的治疗方面,有常规开放性手术、输尿管镜取石法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法等[4-5],其中运用第一种时手术切口大,对于术后患者的身体康复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其对应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而当前医学发展中腹腔镜微创手术诸多优势,使得其在尿系统疾病的临床运用有了现实可操作性[6]。

对于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的治疗,运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因为其对应的操作空间大,较好的视野利于医师进行手术操作,能完善准确地对结石实施定位,利于后续的手术取出操作的进行,更因为存在腹膜的隔离,在实施完手术后,患者不易发生尿漏、输尿管狭窄及尿路感染等现象,疗效更优[7-8]。

本次研究中,对208例患者中的104例患者实施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在住院天数、术中天数及机体功能恢复时间及对应的不良反应发生方面,相比于对照组的患者,试验组的104患者的情况普遍较优,其住院天数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且机体功能的恢复所用的时间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显示了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在疗效方面的优越性,且在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1%,而试验组则为3.8%,相比之下,显然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说明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后的安全性更高,使得患者的预后能得到良好的改善,对其生活质量很好的提高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在治疗时用后腹腔镜尿管切开取石术,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安全性更高,应当推荐使用。

[1] 杨水法,章振保,潘东山,等.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6):4361-4363.

[2] 李优,钟功荣,林峰,等.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在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5,17(1):40-42.

[3] 杨轶凡,曾俞霖,王细生,等.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63例的临床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 33(6):34-35.

[4] 张辉泽.两种方法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当代医学,2013,19(13):79-80.

[5] 朱华平.对52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在腹腔镜下使用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的体会[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3):282-283.

[6] 曹宇.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在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7):91,93.

[7] 郑金凯.腹腔镜治疗嵌顿性胆囊结石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3,19(34):88-89.

[8] 华桦,缪亮,郑伟.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54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4):129-13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6.027

广西 541001 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周骥)

猜你喜欢

石术尿管输尿管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价值探讨
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66例临床分析
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