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面部凹陷性瘢痕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的临床研究

2016-06-15周顶斌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6期
关键词:皮片真皮自体

周顶斌

常州市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江苏 常州 213001

头面部凹陷性瘢痕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的临床研究

周顶斌

常州市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江苏 常州 213001

目的 探讨头面部凹陷性瘢痕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我院头颈外科收治的60例头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自体皮片修复治疗,观察组给予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治疗,观察两组修复后临床效果及修复后伤口愈合及成活率情况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86.67%较对照组临床效果63.33%显著高,修复后伤口愈合率20.00%较对照组3.33%显著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存活率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脱细胞真皮基质对头面部凹陷性瘢痕临床修复效果佳,促进伤口愈合作用显著,适宜作为头面部凹陷性瘢痕首选修复材料。

头面部凹陷性瘢痕;脱细胞真皮基质;真皮脂肪瓣

头面部凹陷性瘢痕是临床外科中较为常见的创伤性疾病,主要由外伤、手术及局部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以形态畸形及瘢痕下组织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仅影响患者外在美观同时可造成患者深部软组织的断裂及损伤,严重者还可牵连至相关骨骼,造成不可逆恢复[1]。在治疗过程中不同于浅表性、增生性瘢痕,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求缩小瘢痕或无瘢痕,并希望达到面部平整、轮廓自然的目的,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目前多采用脱细胞真皮基质及自体移植皮片两种修复方式进行治疗[2-3],由于患者自身差异及移植基质不同,各种修复方式对其临床疗效差异也不同,为此对2013年3月—2015年5月我院头颈外科收治的60例头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研究结果简述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我院头颈外科收治的60例头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2.01±1.69)岁;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41.58±1.59)岁。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自体移植皮片修复治疗,利用鼓式取皮机切取瘢痕供皮区部位适合受皮创面面积大小的厚度合理的皮片,采用浸有体积比为1%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纱布覆盖瘢痕供皮区,及时压迫止血。采用电动取皮刀切取适合瘢痕供皮区面积的头皮皮片,将毛发洗去后,打孔备用,头部供皮区使用凡士林油沙覆盖,并加压包扎,于术后第三天将敷料拆除,进行半暴露治疗;采用自体头皮皮片平铺在瘢痕供皮区创面,头皮皮片相互重叠1mm,且不留缝隙。外用美皮贴敷料将皮片固定,再用负压材料覆盖,生物半透膜将其密封,将皮片持续负压固定。观察组给予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治疗,术前对需要填充部位采用甲紫夜进行标记,选择手术切口时依据瘢痕所处位置进行,患者成功麻醉后,采用11号尖刀沿凹陷轮廓线切除,术中对伤口部位进行压迫止血,瘢痕剥离时确保剥离腔隙安全性;于供区进行画线标记,标记面积应为被填充部位的1.5倍,手术切口为“U”字型,采用北京清源伟业生物组织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在无菌生理盐水下进行冲洗,裁剪时依据面部凹陷性瘢痕部位进行,直接进行凹陷性疤痕下的填充,手术完成后,将上述两部分及相关组织采用5-0尼龙线进行缝合加压固定。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临床效果依据肢体X线正侧位片及摄影对其面部凹陷性瘢痕进行病情评估,主要依据面部凹陷性瘢痕范围及深度测量,被填充区面积及大小确定,临床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差,其中总临床效果=(优+良)/总例数×100%。②两组治疗后伤口愈合及成活率情况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临床效果显著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成活率及伤口愈合情况

两组患者凹陷性瘢痕经过修复后2个月,观察组有6例伤口愈合,对照组1例伤口愈合,其中治疗后观察组伤口愈合率20.00%较对照组3.33%显著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修复后观察组28例成活,对照组25例成活,两组修复后成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头面部凹陷性瘢痕病因多与外伤、痤疮、手术操作不规范有关,目前对其治疗存在一定难度,手术治疗头面部凹陷性瘢痕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全层切除,再行皮片或皮瓣移植修复,而单纯自体皮片修复后,由于膜片下有较多肌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的收缩易导致邻近胶原纤维束缩短,引起创面愈合后收缩,瘢痕修复效果不佳[4-5]。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脱细胞真皮基质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广泛,脱细胞真皮基质较常规皮片移植具有更显著的优势,其组织补片是一种具有三维框架结构的天然细胞外基质,可将宿主细胞引导长入,并为细胞生长提供空间及场所,促进表皮细胞增生及附着,可较好促进缺损组织的再生及修复,同时其可在骨面上生长良好,因而脱细胞真皮基质逐渐得到临床外科医师的广泛认可[6-7]。本次研究中为探究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对头面部凹陷性瘢痕临床效果,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修复后临床效果较对照组显著高,且观察组修复后伤口愈合率较对照组显著高。这是因为观察组中所用脱细胞真皮基质可代替部分真皮基质,修复过程中可达到彻底清除瘢痕目的,显著改善植皮区域功能、外观,又可减少供皮区瘢痕增生程度,修复过程中不仅可以去除免疫排斥反应,将真皮层细胞外基质进行保留,并调节诱导成纤维细胞长入、增生,同时促进新生血管及上皮形成,可较好促进缺损组织再生及修复,而自体皮片移植在由于在骨面上不易存活,加之皮片移植需要依赖受体下方血供才能生长[8],因而观察组临床修复效果及修复后伤口愈合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高。

综上,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一种新型基质填充材料,在临床头面部凹陷性瘢痕修复术中的应用逐渐被广泛认可,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李科,冯少清,李华,等.预构皮瓣修复头面部瘢痕术后淋巴水肿的监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38(5):451-455.

[2]袁凯平,萧艳珊,谢广中,等.真皮脂肪瓣和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面部凹陷性瘢痕的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2):2811-2812.

[3]后晨蓉,刘祥厦,张有良,等.自体脂肪移植修复面部凹陷性及萎缩性瘢痕[J].中国美容医学,2014,32(24):2035-2037.

[4]朱格非,麦慧.点阵铒激光联合bFG F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34例[J].重庆医学,2014,25(1):53-54,57.

[5]郭新雯,Hamidullah Noorzaie,马少林,等.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2):1263-1266.

[6]周静,邓蔡,张进锋,等.引导种植牙区骨再生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32(25):4715-4720.

[7]黄成,欧阳山蓓.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联合固体硅胶假体在隆鼻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3):194-196.

[8]叶玉珊,陈伟良,常少海,等.应用面部浅表肌肉腱膜系统折叠瓣和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预防腮腺血管瘤切除术后Frey综合征[J].中国医药,2011,06(11):1396-1398.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例数(%)]

周顶斌(1972-),男,汉族,江西上饶人,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皮片真皮自体
MEEK 微型皮片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中国皮革协会重磅推出真皮标志宣传片
“真皮星尚我做主”微视频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
疼痛护理管理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一种3L双面胶纸法手工制备网状皮方法介绍
别给真皮汽车座椅穿“马甲”
汽车内饰用浅色耐污真皮的开发
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改善植皮效果的初步临床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