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型图书馆中知识服务模型研究

2016-06-14王正勤王珠强邓国家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12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知识服务智慧图书馆

王正勤+王珠强+邓国家

摘要:智慧图书馆是一种图书馆文献保障服务全新变革的知识服务模式。该核心理念以读者为核心,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感知、获取读者使用各类资源和空间、设施等行为信息数据,经过专业数据挖掘,形成读者的个性化偏好模型,根据读者的偏好模型预测其个性化需求,并且不断分析、调整整合模型,进而构建面向读者提供个性、多元、高效便捷的知识服务体系。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物联网;移动互联;知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2-0300-02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无线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兴起,带来了强大的后台计算和存储能力以及泛在环境,人们开始研究智慧图书馆的体系、核心架构、知识服务形式等热点问题。学界对智慧图书馆的关注始于2000年以后,如董晓霞等,主要从定义、设计、实现角度来讨论智慧图书馆的系统实施[1];韩丽等人从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等技术讨论智慧图书馆的结构、特点、应用前景[2-4];国外图书馆界主要在RFID 的应用、“一站式”搜索服务、利用语义技术和社交网络技术的感知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5];同时国内图书情报权威学者已经接合图书馆核心理论的探讨,如王世伟提出智慧图书馆三大特点等[6]为建设智慧图书馆指明发展与建设的方向与核心理念。新型知识服务模式的研究是智慧图书馆的应用核心,论文尝试从智慧图书馆结构、服务体系等角度探讨相关建设问题。

1 智慧图书馆核心架构

智慧图书馆涵盖:1)智慧图书馆空间;2)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平台;3)智慧型设备、设施;4)个性化服务;5)多元复合型文献保障体系。鉴此,智慧型图书馆构建体系的主要内容为此上述五个方面的创新、设计、实现。

1.1智慧图书馆空间

基于智慧理念的图书馆空间是知识存储点,在链接且创新之后形成的空间知识立体化空间平台,智慧空间利用先进技术设备收集多元载体的文献,进而依据专业、服务主题,组织成知识节点,最后通过组织、优化、创新将知识进行组织整合有序化并创新凝结成具有互联互通、共享共知等特性的智慧服务体系呈现给用户。

1.2技术平台

智慧图书馆主要特点:立体移动互联;全方位感知、高效便捷;一站式资源获取方式、跨平台和异构资源整合、无线泛在、就近一体、个性互动的智慧型知识服务系统。物联网技术构建图书馆感知系统;云计算技术主要解决读者获取、利用资源,提供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类分析读者行为特性等大数据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等问题;基于虚拟化技术、WIFI、WLAN、3G、4G、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配备万兆网络环境,构建智慧图书馆立体互联平台。

1.3 智慧、环保型设备、设施

智慧图书馆职能的发挥需要基于相关设备、设施,技术平台的构建需要设备、设施的支撑。为此联结图书馆资源与读者,读者与读者,馆员与读者间的网络设备、服务终端、环境设施需要基于智慧图书馆理念来重新改建。

1.4 个性化知识服务模式

智慧图书馆的中心是读者,技术、资源、空间、设备都需以读者为着眼点,围绕读者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将资源、空间进行个性化组织与创设,依托设备、设施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方便、快捷、高效、自由的服务模式。

1.5 多元复合型文献保障体系

智慧图书馆的基础是文献资源,资源建设需依据智慧图书馆服务方向、个性化需求、技术应用、空间创设,以及读者资源利用的反馈情况,进行纸本、数字等多元的文献保障体系的打造。

2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智慧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基于智慧图书馆核心服务理念,是以读者为中心的阅读空间创设;

2)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立体互联等技术平台搭建;

3)智慧、环保型设备、设施的配备;

4)个性化服务模式构建思维培植;

5)多元复合型文献保障体系的构建。

2.1阅读空间创设

基于智慧图书馆核心服务理念,是以读者为中心的阅读空间创设,主要内容为:1)创设人性化、休闲式的学术沙龙空间、咖啡资讯区、文印服务区、艺术展示鉴赏区、诵读区;2)构建专业化、一站式、多功能的专业、学科服务的专业阅览空间。

2.2 技术平台搭建

主要内容:1)基于物联网的RFID技术、ZigBee技术、智能监控技术等,最新感知应用技术,完成智慧图书馆感知应用系统的构建;2)应用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APP+等技术,完成读者应用系统与服务界面的创建;3)应用移动互联技术、数字视频点播技术、4G网络、虚拟化网络、WIFI、WLAN等技术,完成智慧图书馆立体互联网络环境、多媒体资讯展播、通告显示系统的创建;4)应用数字图书馆的OPAC系统、移动图书馆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完成个性化读者服务系统、读者行为分析系统的创建。

2.3 智慧、环保型设备、设施的配备

基于智慧图书馆的绿色、环保、智能、人性化等理念,对传统图书馆设备、设施进行改建。如:空气质量监控的环保型典藏库、专业阅览室;智能数字图像监控的楼道、空间节能点亮系统;自动感应节水系统。

2.4 个性化服务模式的创新思维

1)构建移动互联环境下,满足读者随时、随地、实时知晓、预定、获取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功能区域、阅览空间利用现状的预知服务系统;2)基于移动图书馆平台,构建各类文献资源的查询、获取、阅读等专业知识服务、咨询;3)利用移动客户端APP+,完成读者个性化定制服务系统,满足读者各类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

2.5 多元复合型文献保障体系的构建

智慧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理念的转变:1)文献资源应用,从“拥”到“用”;2)文献载体的从单一到多元、复合型;3)文献资源形式从“静态、孤立”文献到“动态、互联”知识系统;4)文献结构从“数量、低效、单向”到“质量、高效、多向”;5)文献规模从“全、满、盲”到“专、精、明”。

3 智慧图书馆应用服务体系

智慧图书馆实践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建设:实体场馆的建设和改造、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智慧型服务的建设,这三大类构成了该馆智慧型服务体系。其中实体场馆的建设是智慧型信息服务的基础,其他两个是智慧型信息服务主体。按照规划,智慧图书馆的应用体系[4]如图1所示。

4结束语

智慧图书馆在工作环节、服务手段、馆舍环境将有革命性变化,主要体现为:一是传统文献、设备实现智慧化,可以感知、会“说话”,可以与读者直接“交流”。二是对馆内外各类型的资源高度整合,提供统一的跨库、跨平台检索系统,以对海量资源进行全面、高效的知识发现与获取、组织与整合、开发与利用。三是业务由以文献资源为核心的模式转变为以读者为核心的模式。随之而来的是管理上的转型,部门设置需要调整,对传统文献资源的采、典、流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重组、改造,实行扁平化管理,缩小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吸引读者更多地参与管理,对读者需求能快速作出反应。四是为了实现以读者为核心,真正感知读者需求,可通过分析、处理读者背景信息和使用图书馆行为信息数据,从而获取读者的个性化信息数据,并预测其个性化需求,主动向读者提供个性、多元以及更深层次的智慧服务。五是馆舍不仅“智慧”,也更加生态、环保。

参考文献:

[1] 董晓霞.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以及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1(2): 76-80.

[2] 韩丽.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现代情报, 2012(5): 48-50, 54.

[3]康思本.非接触移动支付智能手机在智慧图书馆的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 2013(6): 39-43, 25.

[4] 谢芳. 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功能与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 2014(6): 15-20, 11.

[5] Raunik A, Browning R.Smart Libraries Build Smart Communities in Queensland[EB/OL].[2013-06-23].http://conferences.alia.org.au/online2003/papers/raunik.html.

[6]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6): 22-28.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知识服务智慧图书馆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从西方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政策看用户信息消费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