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人健康信息获取途径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6-06-14唐海霞赵文龙涂嘉玲

重庆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青年人影响因素

唐海霞,赵文龙,吴 浩,涂嘉玲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院 400016)



·调查报告·

青年人健康信息获取途径及影响因素研究*

唐海霞,赵文龙△,吴浩,涂嘉玲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院400016)

[摘要]目的了解青年人对健康信息的关注情况、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和影响因素。方法联合运用网络问卷调查和纸质问卷调查方法,于2014年3~4月对青年人进行健康信息行为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502份,男46.81%,女53.19%,平均年龄(29.77±6.27)岁。其中40.96%经常关注健康信息,82.39%通过两种及以上的途径获取健康信息,各途径选择频率由高至低分别为计算机(77.20%),电视(60.3%),亲戚朋友(58.70%),移动手机(54.87%),报纸、书刊(53.20%),广播(9.26%),其他(4.80%)。性别、文化、职业、医学教育背景对健康信息获取途径的选择存在影响,其中文化对互联网途径的选择影响最大。结论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最为主要的一种途径。健康信息获取途径的选择受到多因素影响。相关部门应根据各人群特征,为其提供方便的健康信息获取途径。

[关键词]青年人;健康信息;获取途径;影响因素

健康信息泛指与人们身心健康、疾病、营养、养生等相关的信息[1]。 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依靠去医院就诊来获得关于疾病的知识,而是主动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健康信息。从而引出了健康信息搜寻行为(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HISB)这一概念,HISB是指个人获取有关健康、健康促进方式、健康风险和疾病信息的方式、渠道[2]。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信息的获取终端和载体不断多样化。由此带来了健康信息的获取途径的多样化。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决定了他们获取的健康信息的内容和对健康信息的知晓情况[3-4]。因此,了解健康信息获取途径变得尤为重要。

根据201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20~39岁的网民占55.1%,手机网民的比例达到了81.0%[5]。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其在工作生活中的高频率使用,通过网络获取健康信息更成为时下主要健康信息获取途径之一。青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是社会生活中最活跃的人群。青年人的健康,是社会发展的保障。从生理学的角度,大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与青年时期的行为生活方式有重要关系,并且某些慢性病在该时期初步显现。因此了解这一人群的健康信息行为对于促进社会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根据WHO建议的青年人群年龄,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18~44岁的人群。

1.2问卷设计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已有的调查研究问卷。根据本研究的目的,自行设计问卷初稿。并与相关专家对问卷进行了讨论,确定问卷内容。并进行了预调查,进一步对问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正和完善。最终问卷主要包括基本信息部分和健康信息获取行为两部分。

1.3调查方法调查人员于2014年3月31日至4月20日,联合采用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的调查,包括纸质问卷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逻辑检查,剔除不合格的问卷。

2结果

2.1基本信息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58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0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6.55%。其中男235例(46.81%),女267例(53.19%),平均年龄(29.77±6.2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10.9%,高中及其同等学历占21.9%,大学学历占54.18%,硕士及以上学历占12.94%。被调查者当中,事业单位人员占31.08%,制造业和服务业占28.49%,学生占19.32%,务农人员占2.39%,其他职业者占18.72%。其中有27.49%接受过医学教育。

表1  健康信息关注程度和途径分布

2.2健康信息关注程度和途径如表1所示,40.94%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常关注健康信息,57.76%表示偶尔或在特殊情况下关注健康信息,仅6人(1.3%)表示不关注健康信息。关注健康信息者对几种常见的信息查询途径选择情况显示,82.39%的用户表示通过两种及以上的途径关注健康信息。健康信息获取终端在调查人群中的使用频率分别为互联网77.22%,电视60.28%,亲戚朋友58.70%,移动网络54.87%,报纸书刊53.22%,广播9.26%,其他4.80%,其他项包括在疾病诊治过程中从医生处获得,通过社区讲座或社区活动等获得。尽管健康信息获取途径多样,当问及最为常用的健康信息获取途径时,65.33%的用户选择使用互联网,包括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移动网络。

2.3健康信息获取途径的人口学特征差异分析表2分析了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医学背景对健康信息获取途径的影响。从中可见女性通过计算机查询健康信息行为的概率是男性的3.1倍,通过报纸、书籍的概率是男性的2.0倍,通过其他途径的概率是男性的0.03倍 。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者相对于初中及以下学历者,使用计算机查询健康信息概率分别是其4.6、6.9、10.4倍,通过移动网络的概率分别是初中及以下学历者的3.6、4.2、3.4倍。拥有高中、中专学历者同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在通过电视获取健康信息方面没有差异,但是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通过电视获取健康信息概率分别是初中及以下学历者的0.4、0.4倍。学历对亲戚朋友这一健康信息获取途径的影响是双向的,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学历者通过亲戚朋友获取健康信息的概率分别是初中及以下学历者的0.3、0.2倍,而硕士及以上学历者与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事业单位研究对象作为参照,从事农业者通过计算机获取健康信息的概率是事业单位者的0.02倍,从事其他职业者是其0.4倍。而农业者选择其他的健康信息获取途径的概率是事业单位者的23.5倍。有医学教育背景者选择亲戚朋友作为健康信息获取途径的概率是没有医学教育背景者的0.6倍。

表2  健康信息获取途径与人口学特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农业者共12人,0人选择通过移动网络查询健康信息,因此无法计算OR值;-:此项无数据。

3讨论

82.39%的青年用户选择两种及以上的健康信息获取渠道。65.3%选择互联网为其首要选择的途径。可见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最为主要的终端。美国皮尤调查显示,80%的网络用户或者59%的成人,通过互联网查找过疾病或者治疗等相关的健康信息[6]。合肥市的1项研究显示83.9%的被调查者会经常使用网络来查看健康与疾病相关信息[7]。美国的1项研究结果显示63.7%曾在网络上寻找过健康信息,并且48.6%调查对象会在去医院前,先在通过网络查询[8]。电视、亲戚朋友、报纸书刊这些传统的信息获取途径仍然是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

移动网络以其业务的个性化、使用的时尚化、时间的灵活化、信息的碎片化特点,在年轻人群中被广泛使用[9]。在本研究中,通过移动网络查找健康信息者的比例达到了54.87%。随着以移动网络为基础的,以手机为其主要设备之一的移动医疗的发展,如智慧医疗管理系统、健康应用软件的逐步推广,手机等移动设备将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之一[10-11]。

国内外学者研究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医学教育背景对网络用户健康信息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不尽相同[12-13]。本研究深入研究了青年人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医学教育背景对健康信息获取途径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愿意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健康信息。 女性对于身体健康比较敏感,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她们更是一个家庭的健康守护者。在这一强大的需求下,女性更多地选择资源比较丰富的网站[14]。文化程度越高,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健康信息的可能性也越大。文化程度较高者通过移动网络获取健康信息的可能性也较大。而文化程度较低者通过电视获取健康信息的可能性较大。有研究对健康信息的研究发现了类似结果[15-16]。职业对健康信息的影响表现在农业者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健康信息是事业单位者的0.2倍。本次调查的农业者中,没有人选择通过移动网络获取健康信息。马振[17]的研究结果发现农户知道且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仅占2.6%。可见农业者对于网络的使用非常少。Chang等[18]研究了影响成年人通过网络获取健康信息的模型,发现平时对网络的使用情况、对其使用难度的感知等影响着人们通过网络查询健康信息行为。该理论在另一方面解释了这一结果。农民一般文化程度较低,日常工作生活中接触计算机较少,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把计算机的使用难度设想得过大,从而导致其不愿意使用计算机网络或者移动网络。医学背景对健康信息获取途径影响不大,仅表现在有医学教育背景者,通过亲戚朋友获取健康信息的可能性较没有医学教育背景者小。这与有医疗背景者对一些口头宣传的健康信息具有一定的判别力有关。

总的来说,青年人群对于健康信息的关注程度较高。在健康信息获取途径的选择方面,计算机网络已是最为重要的一种途径,移动网络的使用也在近年出现了快速增长,传统的电视、报纸书刊、亲戚朋友仍然在广泛使用,广播这一传播途径已经很少使用 。在健康信息获取途径方面,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较高者,较多地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移动网络这些新型的信息技术主动查询健康信息。文化程度较低者仍然比较熟悉传统的电视和亲戚朋友传播方式。职业对于健康信息获取途径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归结于文化程度。而随着我国人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网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通过网络获取健康信息的人群将不断增加。这也给网络健康信息的宣传主体和相关的部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月琳,蔡文娟.国外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9):128-132.

[2]Lambert SD,Loiselle CG.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J].Qual Health Res,2007,17(8):1006-1019.

[3]Johnson JD.Health-related information seeking:is it worth it?[J].Am J Kidney Dis,2014,50:708-717.

[4]石健,袁曼虹,陈世海.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与信息获取途径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6):445-448.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14-03-05)[2014-10-21].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t20140305_46240.htm.

[6]Fox S,Jones S.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2011.The social life of health information[R/OL].(2011-05-12)[2014-10-21].http://www.pewinternet.org/~/media/Files/Reports/2011/PIP_Social_Life_of_Health_Info.pdf.

[7]孙奇,任慧玲,陈怡帆,等.合肥市社区居民对互联网健康信息的使用状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4,27(6):62-64.

[8]Bradford W.Trust and sources of health information[J].Arch Intern Med,2005,165:2618-2624.

[9]武学斐.影响用户接受移动互联网的关键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10]徐倩,赵文龙.国内外移动医疗的应用现状及启示[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9):1295-1297.

[11]徐倩,赵文龙.基于iphone的免费戒烟应用程序内容分析和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36):4438-4440.

[12]Hesse BW,Nelson DE,Kreps GL,et al.Trust and sources of health information: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care providers:findings from the first Health Information National Trends Survey[J].Arch Intern Med,2005,165(22):2618-2624.

[13]张馨遥,曹锦丹.网络环境下用户健康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23(9):25-27.

[14]Ek S.Gender differences in health information behaviour:a Finnish population-based survey[D].Health Promot Int,2015,30(3):736-745.

[15]James B.Profil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medical information users[J].J Am Med Inform Assoc,2009,16(5):714-722.

[16]戴龙,田丁,骆瑾瑜.厦门市居民健康信息关注程度与获取途径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4):348-351.

[17]马振.安徽农户信息需求与获取途径的实证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0.

[18]Chang SJ,Im EO.A path analysis of Internet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s among older adults[J].Geriatr Nurs,2014(35):137-141.

Study of access to health information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among young people*

TangHaixia,ZhaoWenlong△,WuHao,TuJialing

(CollegeofMedicalInformatic,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1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know of the concerning conditions of health information,the ways to get health information,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among young people.MethodsThe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s of people aged from 18 to 44 were investigated by online electronic questionnaire and paper questionnaire from March to April in 2014.Results502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including 46.81% men and 53.19% women,mean age was (29.77 ± 6.27)years old.40.96% people were often concerned about the health information,and 82.39% people got health information through two or more ways,the select frequency of the various ways were as follows:computer (77.20%),television (60.3%),relatives and friends (58.70%),mobile phones (54.87%),newspapers,magazines,books (53.20%),radio (9.26%)and others 4.80 %.Gender,education,occupation,medical education background,all of them have effect on the ways of obtained health information,and the effect of knowledge on the selection of internet pathways was greatest.ConclusionThe internet has become the most major ways for people to obtain health information.The ways to obtain health information are affected by multiple factors,so relative department should provide some convenient channel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s of each group to get health information.

[Key words]adolescent;health information;get ways;influence factors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6.01.02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BTQ004 )。

作者简介:唐海霞(1989-),硕士在读,主要从事信息分析研究。△通讯作者,E-mail:cqzhaowl@163.com。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48(2016)01-0088-03

(收稿日期:2015-09-18修回日期:2015-10-08)

猜你喜欢

青年人影响因素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材料作文“做一个Nice 青年”导写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3.0T磁共振成像对健康青年人膝关节软骨T2值及厚度的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