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写《礼器碑》(二十二)

2016-06-13滕西奇

老年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张迁碑西奇高古

□ 滕西奇



怎样写《礼器碑》(二十二)

□ 滕西奇

第八章 学隶三步曲

《张迁碑》(局部) 拓本

二、加深加宽

通过第一个步骤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书写基础,第二个步骤的任务,是巩固第一个步骤的临写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向更深更广的方面发展。这个步骤的学习内容是《石门颂》和《张迁碑》。

《石门颂》,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十一月刻。汉中太守王升撰文,记述汉司隶校尉杨涣(字孟文)开凿石门通道之事。原石在陕西省褒成县东北褒斜谷石壁上,1970年修建石门水库时,石门隧道没于水中,刻石被凿,移置汉中市博物馆,保存至今。

《石门颂》是汉碑隶书中奇纵恣肆的代表,它有篆书的笔法,隶书的体势,行草书的意态,被称为“隶中草书”。《石门颂》是圆笔放纵的典范,线条圆劲奔放,主笔突出,似长枪大戟,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结体宽博宏阔,大开大合,因石布字,丰富多变,潇洒自如,格调高古雄伟,气格宏大。其书风与周围的景观协调一致,充溢着奔放、野逸、秀丽的山林气象,达到了书写美与自然美的和谐统一。

《石门颂》笔画纠屈,这是石壁高低不平和长期风化造成的,不是书写者有意哆里哆嗦而为之,临写时按正常写法去行笔,不可滥用颤笔,误落俗格。

临写《石门颂》后,巩固了圆笔,并使笔下的隶书格局开阔,雄浑大气。

《张迁碑》,全称《汉故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现存山东省泰安市岱庙内。

《张迁碑》是方笔雄强的典范,线条厚重凝炼,笔画雄强与灵动兼济,变化丰富。结体茂密,宽博宏大,外拙内巧,书格高古朴拙,个性突出,风格鲜明,粗率中蕴含天趣,是学习隶书不可或缺的范本。

对《张迁碑》的评价众说不一,顾炎武认为此碑不是原刻。我曾反复看过此碑,当为原刻。万经认为:“其字颇佳,惜摹手不工,全无笔法,阴尤不堪。”此话很有见地。我认为了解这些不同看法,对于加深对《张迁碑》的理解和研究十分有益。

临写《张迁碑》,要抓住其古朴简率的精髓,做到拙而不笨,凝重中见灵动。著名书法家金先生常说“字以丑拙而取胜”,此话可作摹习和理解《张迁碑》的参考。

临写时,较前最大的不同在于使用方笔。在前面第三章中已经提到学习圆笔和方笔的两种方法,这里不妨再重述一遍:提笔为圆,顿笔为方;绞笔为圆,翻笔为方。即方笔要用顿笔和翻笔才成。比较而言,圆笔容易掌握,方笔掌握起来并非易事,一是方法有难度,二是手法必须熟练,方法对头而手法不熟练,仍然写不出方笔来。所以,要反复习练,久而久之,熟而生巧。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才将《张迁碑》作为第二个步骤的学习内容。有人只知《张迁碑》好,却不洞悉其中的难度,于是把它介绍给初学者。初学者面对大量方笔,往往无从下手,只好描画,习与性成,描画成形的习气也就挣脱不掉了。

初学者在第二步骤中,通过临写《石门颂》《张迁碑》,巩固和提高了圆笔的书写水平,又学会了方笔,在学习隶书的道路上,在深度和广度上又前进了一步。

《石门颂》(局部) 拓本

明代王世贞说:“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趣,终非永嘉以后可及也。”清孙承泽 《庚子消夏记》中说:“书法方正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清方朔在《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中说“碑字雄厚朴茂”,更是一语中的。

猜你喜欢

张迁碑西奇高古
浑厚方正 拙然天成—《张迁碑》《衡方碑》临创融合研究
乐高古古治的冒险之旅
《张迁碑集句》
完美的缺陷
寻找达科
当你看到窗时,门也悄悄开了
怎样临习《张迁碑》
在幽深与高古中追寻中和之美——读段朝林中国画作品有感
高古清雅 气韵雄健——评何健新的书法与国画
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