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PS-RTK技术在水下测量中应用原理及误差研究

2016-06-12余春梅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RTK技术测量误差

余春梅

( 惠州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站,广东 惠州 516001)



GPS-RTK技术在水下测量中应用原理及误差研究

余春梅

( 惠州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站,广东 惠州 516001)

摘要:水下测量是水下工程作业的基础工作,它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及安全性十分关键。首先,对GPS-RTK技术在水下测量中应用原理进行了阐述,对地下高程的计算公式进行了图例说明。接着,对GPS-RTK技术在水下测量中误差的影响因素从传输时间延迟、水面变化、声速剖面、潮位周期以及高程异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如何有效控制GPS-RTK水下测量误差进行来探讨,认为可以从设置水文观测站扩大水文数据的截面、控制时间延迟导致的测量误差、消除波浪对平面数据造成的误差以及消除波浪对L数据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水下工程;水下测量;GPS-RTK技术;测量优化;测量误差

随着人类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水下测量的难度越来越小;在水下工程测量实践中,相关的测量理论和测量技术也不断得以改进,其中,较为成熟的就包括GPS-RTK技术。事实上,GPS-RTK技术是计算技术、数字化技术、测绘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综合产生的结果,它能够被用来对水下的地形、高程等进行实时测量并传输回地面控制中心。接下来,本文将对水下测量中GPS-RTK技术的原理进行分析,并对测量中误差的形成因素、误差的控制措施进行研究[1]。在此,笔者希望相关分析和研究能够对改进GPS-RTK技术,并促进该技术在水下测量中更加成熟地运用有积极作用。

1水下测量中GPS-RTK技术的基本原理

为了对水下地形以及高程等参数进行测量,GPS-RTK技术充分运用了高精度的测探仪以及RTK三维坐标,它能够将水下测得数据实时传回控制中心[2]。如图1所示,如果将测量仪器放置在船舶中,并记船舶的静态吃水深度为d,水面与RTK坐标天线的垂直距离为L,水面与当地基准面之间的垂直深度为T,RTK天线与WGS参考椭球面的垂直距离为H,WGS参考椭球面与当地基准面之间的距离为§,船底换能器至海底泥面之间的距离为S,当地基准面至海底泥面之间的距离为h。

图1 GPS-RTK三维水下地形测量的基本原理图

计算公式为:

H85=H-§,h=S+d+L-H85

(1)

式中:h为反映水下地形的指标;S可以被测探仪器实时获取;(d+L)可以由钢卷尺丈量获取,它是一个固定值;H85为85高程,它是RTK实时获取。

2GPS-RTK技术在水下测量中误差的影响因素

尽管GPS-RTK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然而在水下测量中的精度仍然存在一定误差。导致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包括设备精度、作业环境以及测量人员业务水平等。

2.1水面变化影响到钢尺测量的精确性

在进行水下测量作业时,风的大小难以被控制,会导致水面呈现波动状态,这就导致难以确定一个精确的静态水面。此时,用钢尺测量所获取的船舶吃水深度、RTK到水面的距离等指标数据精确度就会受到影响。

2.2传输时间延迟产生定位误差

在水下测量时,船舶不可能处于绝对静止状态,这就导致RTK输出的数据在传回控制中心时与初始定位存在误差。假设RTK以10 组/s的频率发出坐标,而船舶的航速为5kn,坐标数据传回存在的延迟时间为0.1 s,那么会发生的定位误差为0.257 m,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产生测量误差了。

2.3操作不规范所造成的误差

在使用GPS-RTK技术进行水下测量时,需要严格同步所有设备的时间。然而,由于操作不规范的原因,如果GPS-RTK与计算机时间没有同步,而又选择采用UTC时间,那么定位坐标、GGA、测探数据等在计算机中被处理时将按照UTC时间操作。如此一来,在UTC时间与电脑时间存在差异的情形将导致三位信息混乱,从而使得测量数据不可靠[3]。

2.4声速剖面引起的误差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不是恒定的,它会受到水质、含盐量、水深、温度以及硬度的影响。尤其对于时间跨度长、水面跨度大的水下工程,季节变化以及水下基槽的变化也会引起声速的变化。假设ODOM测探仪器发射时的声速为1 500 m/s,发射频率为1~20 次/s,水深度为40m,一个地形回报信号的时间为0.053s;如果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水温变化导致声速变化为1 510 m/s,那么距离测量结果将会发生0.53 m的误差。

2.5潮位周期引起的误差

在水下测量作业的过程中,船舶总是会受到水波浪的影响。尤其是在测量船长度及宽度较小时,波浪波长对船舶对影响更大。此时,船舶静态水面到当地基准面之间的距离T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随着波浪影响的持续,这种影响会被累积起来,从而影响到地形数据h的精确性,所测得的水下地形三维数据也会产生较大误差。

2.6高程异常引起的误差

重力场以及椭球曲率半径测量发生差异的可能性较大,会进一步导致参考椭球面与模拟大地水准面存在重合偏差。加之RTK基站在随时发生变化,这种偏差会表现得更加明显,并进一步导致高程异常。比如,在对狭长区域进行水下测量时,上述偏差随着RTK基准站的变化较明显,85高程与h的精度都会受到影响。

3有效控制GPS-RTK水下测量误差的策略

GPS-RTK水下测量误差会对相关参数的计算精度产生重要影响,并会对工程质量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需要在测量作业中采取多种策略来对GPS-RTK水下测量误差进行控制。

3.1消除波浪对L的影响

如图1所示,d+L为RTK天线到船底换能器之间的距离,它是一个固定值。因此,可以用钢尺将d和L两个分值的测量合二为一,即,直接测量RTK到船底换能器的距离,并将其记为N。船舶吃水深度d也可以被改正为一个固定值,那么RTK天线到静态水面之间的距离L也可以被视为一个固定值,其计算方法为L=N-d。以上改变并不会影响h的计算方法,从而可以提升水下地形测量的精度。

3.2消除波浪对平面数据造成的误差

在测量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船舶纵轴垂直于波浪,即船舶应该垂直于波浪移动。在这种情形下,如图1所示,H与S测量中的误差就可以相互抵消,从而可以对见效最后的测量误差有积极作用。船舶垂直过程中,波浪对船舶对横向晃动会相对缩小,对于仍然存在误差的参数S,可以通过采用运动传感器来消除或者有效减弱[4]。

3.3控制时间延迟导致的测量误差

1)需要将GPS时间、计算机时间及其他设备的时间进行精确同步,防止时间混乱导致测量结果的失真。

2)需要精确计算声速的变化,并根据实时变化情况作出改正,尤其是要在内业处理时采用确实的声速,从而提升地下三维RTK测量的精度。

3.4设置水文观测站扩大水文数据的截面

在对水下地形进行测量后,会通过内业处理来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优化。由于短时间内获取的流向、流速、盐度、温度、浮标海浪等数据难以精确反映真实情况。因此,需要通过设置水文观测站对相关水文数据进行长时间统计,从而通过更大截面的数据来获取更加精确的调整值。比如,通过较大数据,可以将RTK潮位设置为大截面波浪半周期数据的整数倍值。如此一来,船舶静态水面与当地基准面之间距离值T的误差就可以得到有效减弱,从而有助于提升地下RTK测量的精确度。

4结语

在进行水上石油平台、跨河/海桥梁、跨河隧道、河道或者海岸整治等工程建设时,需要对水下地形等进行精确测量,从而在确保建筑质量的同时提升建筑后续使用的安全性。然而,由于水文情况不断变化,现有的GPS-RTK测量技术存在或大或小的误差。因此,需要熟悉GPS-RTK测量技术的应用原理,并在测量实践中不断探索其应用精度改善的途径。尤其是要对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这些原因,从计算技术、操作方法以及指标设置等角度进行误差控制。

参考文献:

[1]黄珍雄.单波束水下地形测量精度的改进方法研究[D].上海:东华理工大学,2013.

[2]张英俊.GPS定位技术在长输管线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06.

[3]王守彬,王新洲,刘晓东,GPS-RTK与数字测深集成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4(06):30-31.

[4]郑伟,李炜.GPS-RTK三维水下地形测量的应用与误差分析[J].中国港湾建设,2015(07):42-45.

文章编号:1007-7596(2016)02-0039-02

[收稿日期]2015-11-28

[作者简介]余春梅(1982-),女,广东惠州人,工程师,从事水利检测工作。

中图分类号:TV221.1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RTK技术测量误差
密度测量误差分析
纵向数据下变系数测量误差模型的渐近估计
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浅谈GPS 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基于敏感因子的GPS速度测量误差补偿算法
IMU/GPS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