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之探析

2016-06-11李晓芳周丽雯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因素大学生

李晓芳 周丽雯

摘 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之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高校育人功能,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主要有:家庭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的欠缺;社会因素;网络普及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影响因素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到振兴中华民族之举的高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积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为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保证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实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实现高校育人功能,必须认真研究和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因素,这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长远意义。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作为子女最早接触的群体,父母作为子女的启蒙教师,其教育影响之大是其他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大量研究显示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信教主要是受家庭的影响,其中有一部分同学从小就开始信教有些家庭祖辈或父母笃信某种宗教,大学生因此从小就受其熏陶、感染,自然而然地信了教。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教更多的是与其家庭背景有关。在调查中发现,父母亲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其信仰该宗教的可能性更大。”这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之大。家庭教育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会起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自身的价值观及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如果父母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往往会对子女的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反之,如果父母自身的价值观不正确,也会影响子女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学校教育的欠缺

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各角色中,学校教育居主导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仍然是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渠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新的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也出现不少问题与不足之处,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值得我们去反思。首先,教育理念陈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大学本科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同时,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的弊病也逐渐显现:大学几乎沦为专业培训场所,丧失了大学应有的功能;培养的学生视野狭窄,人文素养和思想底蕴不足,同时,高校迫于就业率的压力,非常关注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养,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精神教育,作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被视为空谈大道理,得不到学校的重视,也引不起学生的兴趣。第二,教育内容跟不上时代要求。一部分教育者在进行纯理论灌输的同时没有相应地理论联系实际,与现实脱节。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甚至无法自圆其说,这样的教育内容必定会使学生感觉空洞乏味、缺乏说服力,终因缺乏普遍的认同感而空泛化。第三,教育者自身的不足。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一些教师本身政治、业务素质不高,缺乏深厚的理论功底,缺乏对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深刻分析。在教育活动中,难以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得不到学生的认同,缺乏教育的实效性,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最后,实践环节的欠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大学生的价值认知能力不是光靠理论灌输所能解决的,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来养成。遗憾的是,不少高校仍缺乏有内容、有质量、有效果的实践活动。

三、社会因素

第一,西方文化的渗透。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既影响也冲击着中华文明。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在开放的文化环境里,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首先,西方文化以书籍、网络、音乐、影视、饮食等多种方式广泛传播并逐渐被大学生接受,甚至有人倍加推崇,这大大削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影响甚至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其次,西方文化打着自由主义的旗号,大力宣传其所谓的“普世价值”,造成对大学生思想上的冲击,从而引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怀疑和否定。再次,意识形态上的进攻。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西方国家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宣传西方的政治观、价值观,以抵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学生这一群体,则成为重点进攻的对象之一。

第二,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结构加快调整,社会关系更加复杂,经济、效益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如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不公、贪污腐败等。这和过去政治决定一切,政治价值高于经济价值的时代完全不同,金钱不仅成为个人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成为衡量人们理想信念的现实尺度。在这种背景下,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广为流行,而信仰、理想、信念相对显得苍白无力。这一不良的社会风气蔓延到校园,致使大学生中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之风盛行,在追求物质利益时忽略了精神世界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此外,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出现许多“速食文化”,面对这纷杂的社会文化变迁,很多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他们开始变得迷茫、无所适从,致使出现价值观的混乱与错位。

四、网络普及的影响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己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搜索各种资料以及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同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的负面效应。作为网络普及的受益者之一,大学生必然也会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带来挑战。首先,有些大众传媒对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的过度追求,其价值导向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其次,西方国家凭借“网络文化霸权”向我们不断传输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其中不乏一些文化垃圾和消极的人生哲学。这些观念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流价值观构成威胁与挑战。最后,虚拟生活成了很多大学生的主要课外生活,甚至开始侵占其课堂时间。微博、QQ、微信等各种媒介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替代。有人曾预言,影响未来中国发展的因素不在物质层面而在精神层面。很多大学生精神支柱的空虚与道德基础的缺失造成物质与精神的巨大失衡,令人担忧。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因素很多,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影响因素,通过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制度保障、舆论宣传、实践养成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刘晓云.大学生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N]. 中国青年报,2014-07-02(07).

[2]林翎. 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中的影响[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

[3]宋海燕.我国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研究论述[J].社会心理科学,2oo7(Z1).

[4]李 芸. 浅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 陕西教育[高教],2012-8-31.

作者简介:周丽雯,女,学位: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李晓芳,女,学位: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B15MK053,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5030340.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因素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