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对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

2016-06-08胡瑞霞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市民社会葛兰西

【摘 要】 文章介绍了葛兰西对“市民社会”概念的理解,概述了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市民社会统治阶级意志的传授主体——有机知识分子;市民社会文化领导权的取得方式——阵地战;获取市民社会集体同意的关键——文化领导权思想。概括出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注重培养国人的公民意识,建立普遍有效的法治秩序;要注重培养国人的公民意识,建立普遍有效的法治秩序。

【关键词】 葛兰西;市民社会;文化领导权

21世纪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交流与碰撞,矛盾凸显。面对这种情形,当下我们必须要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必须要有效的抵御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腐蚀和渗透,这都关系到社会主义发展前途的重大问题。而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是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吸取和借鉴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中的合理内核,为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行动指南。

一、葛兰西对“市民社会”概念的解读

葛兰西对市民社会的理解与黑格尔、马克思都有所不同,葛兰西是在总结西欧社会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和分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结构的基础上对市民社会进行了重新的认识。明确把市民社会归入上层建筑领域,提出“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的著名论断。在《狱中札记》中,葛兰西指出目前我们可以确定两个上层建筑的阶层:一个是“市民社会”,即通常被看作是“民间”社会组织的总和;一个是“政治社会”或“国家”;从葛兰西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葛兰西在这里用了两个基本概念,即一个指文化伦理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市民社会;另一个指国家和政治活动领域内的“政治社会”;可见在葛兰西那里,市民社会是上层建筑的一个层面,具体指不属于国家的各种社会组织,因此市民社会不再是单纯地代表传统的经济活动领域,而是代表着与政治领域相互并列的文化伦理和意识形态领域。

二、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

1、市民社会统治阶级意志的传授主体——有机知识分子

葛兰西把知识分子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知识分子;一类是有机知识分子;所谓“有机知识分子”就是指它产生于传统知识分子但同时又超越于传统知识分子的一种新兴知识分子;具体指文化中所出现的一群出类拔萃的 精英分子,他们以组织者的身份“确定和组织道德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改革”,他们具有意识形态和领导文化的作用。

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是政治生活与市民社会活的灵魂和导向,他们共同建构属于本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而使这种意识形态成为渗透到整个社会的一种世界观。葛兰西提倡有机知识分子应当走进大众,并把大众吸引到自己身边,认为有机知识分子只有与普通大众相结合,西方国家才能形成以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和政治领导权相结合的新的市民社会;正是从探讨社会有机知识分子出发,葛兰西才指出夺取市民社会中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必要性。

2、市民社会文化领导权的取得方式——阵地战

葛兰西认为东西方国家取得革命的方式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市民社会的发达程度不同;在西方社会,国家的上层建筑是由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构成,国家具有双重性质,资产阶级不但拥有国家的政治领导权,同时还掌握着文化领导权;因此无产阶级如果采取类似于东方暴力的革命方式与资产阶级正面冲突,这种革命道路是不能取得成功的,所以为了获得领导权,他们必须依赖建立一种均衡。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葛兰西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东方国家的策略——阵地战。它主要指无产阶级在坚守住自己阵地的同时也在逐渐地扩大自己的阵地,同时在思想上,不断地对资产阶级政权的意识形态进行持久的文化上的渗透、攻击、瓦解,最后实现以夺取敌人的阵地。

3、获取市民社会集体同意的关键——文化领导权思想

国家在葛兰西的视野中包含了“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两种上层建筑形式,对应地也就产生两种不同的领导权:一是政治领导权;二是文化意识形态领导权;葛兰西认为,一方面在东方专制国家,市民社会处于初生而未形成的状态,政治就是一切,统治阶级通过强制的政治领导权来实现自己的统治,从而维护自身的政权;而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市民社会比较成熟,因此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统治也是双向的,即不但通过国家政权从经济和政治上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而且通过文化领导权来迫使被统治阶级接受自己的意识形态;统治阶级一旦失去了意识形态上的这种领导权,国家就丧失了稳固的根基;因此在葛兰西看来,资产阶级革命能否成功取决于他们是否取得了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二者有密切的关系。

三、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其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因此学习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当前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意蕴。

1、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要求无产阶级政党要掌握国家领导权,就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文化领导权。一方面,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中存在着两个相互突出的矛盾,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一元性与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越来越多样性之间的矛盾;二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意识形态问题越来越凸显并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与多数人对意识形态问题采取淡化态度的矛盾。另一方面,西方国家通过多媒体、学术、生活方式和商业化等多种途径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保持头脑清醒,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而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但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到一点,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领导权,我们不能采取强制和灌输的态度来要求人们去接受,而是在平等的状态下达成一种共识;从何来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2、在文化意识形态建设中,要特别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

葛兰西认为,一方面知识分子共同建构了属于本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积极倡导和传播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从而加快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另一方面,葛兰西提出在争夺文化领导权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建立起知识分子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沟通,才能使得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这一愿望得以实现。因此,我们国家在意识形态的建设中也要努力提高本国知识分子的政治素养和文化修养,而且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知识分子大量流失。因此在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工作中,必须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人才的优良风气,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当前文化意识形态建设的工作。

3、注重培养国人的公民意识,建立普遍有效的法治秩序

在葛兰西看来,所谓公民意识就是构建符合统治需要的法治秩序的重要因素,而我国的公民意识现在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普遍的共识,更多的也只能是一种平民百姓意识,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当前我国公民的收入水平高低有一定的关系。当前我国大部分公民其收入水平还处于一个低的环节,设想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公民形成普遍地公民意识能行得通吗?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公民收入,只有公民收入增长,他们的基本生存条件得到保障,他们才有闲情逸致来参加争取政治权利活动、形成普遍公民意识,以此来推动法治秩序的建立。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道德滑坡、诚信危机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甚至制约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进程;而市场经济的发展遵循着自身的规则秩序,这自然要求社会成员在市场经济中遵循这些规则,只有全体公民形成对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认同,才能在全社会树立起公民意识,才能使法治秩序真正稳固、持久地确立起来;因此我们当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努力培养国人的公民意识,从而推进民主法治的建设,进而建构和谐社会。

四、结论

综上所述,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发挥,它贯穿着葛兰西对东方与西方、国家与社会等关系的深刻思考,是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核心内容。葛兰西独创的眼光和精辟的见解,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其思想理论的缺点和不足,不能忽视一个理论所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现实环境的差异性。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我国的现实国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才能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

【参考文献】

[1] 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命题辞典(政治篇)[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2] 王雨辰.略论葛兰西的市民社会与文化领导权理论[J].广西大学学报,2001(3).

[3] 陈晏清.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1(4).

[4] 陈锡喜.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矛盾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思路的探索[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5).

[5] 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胡瑞霞(1990-)女,汉族,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市民社会葛兰西
葛兰西文化哲学的实践概念
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深化与曲解:改革开放以来葛兰西实践哲学之争的研究综述
洛克的社会哲学思想探析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述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市民社会批判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比较研究综述
《实践哲学与霸权
——当代语境中的葛兰西哲学》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