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跨境支付业务的合规“困局”

2016-06-06杨雷

商场现代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困局

杨雷

摘 要:近两年国际国内合规形势趋紧趋严,对于商业银行的违规行为,监管机构屡出重拳。

关键词:跨境支付;合规风险

近十年,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来说,合规风险逐步演化成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同等地位的一种风险形式,重要性日益突出。

一、跨境支付业务的合规风暴

跨境支付业务的合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黑名单的实时筛查,二是事后的反洗钱调查。以美元为例,按照美国监管要求,银行须对每笔汇款进行实时黑名单筛查与事后反洗钱调查。其中,实时黑名单筛查要求银行合规系统实时筛查每笔汇款,与监管机构发布的制裁名单进行比对,拦截可能涉及黑名单的可疑交易,并根据业务情况和监管要求进行查询、退回、上报或冻结处理。事后反洗钱调查是指银行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反洗钱规则,对已发生交易进行定期调查(按日,周,月、季等),确认的可疑交易,需向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报告。

随着近两年国际国内合规形势趋紧趋严,跨境支付的合规审核压力巨增,特别是美国监管机构对美元支付的黑名单筛查工作要求日益苛刻,OFAC等黑名单筛查已成为商业银行绝对不能触碰的监管红线,因筛查失误而错误放行的支付业务,处罚极为严厉。近年来绝大部分银行巨额罚单均与触犯这一红线有关。2012年汇丰银行被课以19.2亿美元罚金,以了结轰动一时的洗钱案,在2007年和2008年,汇丰(墨西哥)向其美国的分支机构转移了70多亿美元现金,其中很大一部分为非法毒品交易所得。

二、境内商业银行面临的全新挑战

对于境内商业银行,作为支付的发起和接收端点,境内商业银行更多关注于支付的效率和安全,既在符合外管政策的前提下,快速、准确的执行支付指令,可简单概括为“收款最快入账,付款最快到账”,同时关注相应的流动性风险、政策风险、IT系统风险及整个流程中的操作风险。在海外布局全面铺开之前,由于合规监管的属地原则,合规工作主要遵从我国监管机构的要求,相对宽松,黑名单也以转发联合国制裁名单为主,审核规则没有明确要求,境内商业银行在处理跨境汇款时,黑名单筛查以简要筛选高风险国家和地区为主,筛查逻辑不严密,管理及处理机制亦不完善。

2000年后,国内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国际化进程全面提速,海外网络日益完善,除一直保有海外业务优势的中行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紧随其后,在全球展开多点布局,目前工商银行已在全球41各国家和地区设立330余家境外机构,并通过参股南非标准银行间接延伸至20各非洲国家;建设银行在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7家一级机构,境外各级机构总数130余家。

在全球化布局中,由于跨境支付业务具备低风险、低成本,收益稳定的特点,特别是背靠总行,可获得持续稳定的业务支持,在新机构运行初期,跨境支付业务往往是率先启动的一项业务,也是海外机构与境内分行联动的一项基础业务。海外机构依托总行全球统一的系统平台,接入当地清算系统,担任集团内跨境支付业务的境外清算行,使原本由外资银行赚取的手续费收益回归至自身海外机构,对整个中资银行来说,是声誉和收益双赢的业务举措。短时间内汇集的整个集团清算量,也成为海外机构赢得当地市场声誉、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工商银行纽约分行和建行纽约分行初均接入FED和CHIPS系统,代集团内境内外机构进行美元清算,借助整个集团业务支持,其在CHIPS清算排位迅速攀升,目前在全部49家成员行中稳定在20名左右,是纽约清算所近几年内屈指可数的业务亮点。

跨境支付业务带来市场影响力和稳定收益的同时,作为在地机构,不得不直面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制裁法规和执行行动,工行巴塞罗那分行事件后,整个中资机构更是风声鹤唳,巨大的合规压力让决策者不得不重新审视和修正原有的合规策略和实施路线。

三、跨境支付业务的合规“困局”

巨额的罚款,业务暂停,无法估量的声誉损失,使商业银行原本安全、稳定,以规模赚取效益的跨境支付业务陷入“困境”,跨境支付业务在风险重压下,巨额投入之下是否仍有利润空间?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业务,其商业价值如何体现?一直以来依靠跨境支付业务规模获取稳定中间业务收入的国际大型清算银行如何在风险和业务发展中找到新的平衡点?如何降低频繁的反洗钱调查对客户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如何转化合规产生的巨额成本投入等问题,已经取代原本跨境支付领域对标准、效率、安全的关注成为全行业的焦点问题。合规环境的变化,必将对商业银行的支付、合规和科技条线产生巨大影响。

四、转变观念,多措并举,积极“解困”

面对“困局”,各家银行均有所应对,在策略、系统、人员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其中大通银行在“罚单”事件后,曾暂停全部跨境支付业务的市场推广工作,“全员做合规”,对支付业务进行地毯式的回顾自查,对高风险地区和代理机构的支付业务进行退出,在机构裁员的大背景下,仍新增了2500余名合规人员,以满足监管要求和自身经营管理需要。中资银行则比照国际标准推动黑名单筛查系统的建设,建立完善的筛查机制,以适应“国际化”的合规标准。

如何适应新的监管形势,规避风险,从容走出跨境支付的合规“困局”,商业银行需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改变。(1)积极转变观念,理性对待合规监管,既不要“掩耳盗铃”,也不要“谈虎色变”。(2)建立完善、有效的合规审核机制,将合规业务纳入日常业务管理,提升内部人员的合规意识,增强相关业务领域人员的风险敏感度。(3)加快系统建设,利用有效的工具手段提高黑名单筛查的覆盖率和准确率,夯实反洗钱法规的执行。(4)储备合规人才,建立专业的合规审核团队。最后,也最重要的一点,以上系统、人员的持续投入,宣告跨境业务的低成本时代已经终结,商业银行需重新审视跨境支付业务的定价机制,在价格水平和结构上进行创新和调整,以体现其风险价值和运营成本。

参考文献: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报告》、《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报告》.

猜你喜欢

困局
困局
Trouble I’m In
中国城市化的困局与曙光
中孚实业亿级项目“困局”
欧洲的多元文化主义困局:穆斯林移民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产能”面临的困局、风险及对策
以人为本,聚焦作家:破解儿童文学的原创困局
《烟树》中的家庭伦理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