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外贸企业出口贸易融资风险和对策浅析

2016-06-06吴琼

商场现代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融资风险出口贸易

吴琼

摘 要:对广大中小外贸企业来说,出口贸易融资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融通资金手段,并给予了越来越高度的关注。不少中小外贸出口企业也都进行了成功的运作和实践。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较,出口贸易融资是一种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但是,近年来,由于出口贸易融资方式面临诸多商业风险,严重影响外贸业务的正常运行,所以有效预防出口贸易融资方式及其风险极为重要。

关键词:中小外贸企业;出口贸易;融资风险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显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一个支撑力量,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就业增加、技术创新带动以及出口贸易扩大等方面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出口贸易方面,我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有超过60%以上的出口贸易都来自中小企业。但是受制于自身规模以及各种客观环境影响,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始终遭遇着瓶颈限制。尽管不少中小外贸出口企业利用出口贸易融资这一新兴融资方式获得了企业运作和发展所需的资金,但是由于出口贸易融资这一方式本身也面临着一定的商业风险,中小外贸企业在利用出口贸易融资方式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基于此,本文对中小外贸企业出口贸易融资风险以及应对策略展开讨论,希望帮助中小企业有效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一、中小外贸企业出口贸易融资的特征

出口贸易融资是国家利用信贷手段加强和促进对外贸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与一国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发挥的作用有关。由于中小外贸企业出口贸易融资实现途径的不同之处,其有着自身的内在特点。

1.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单笔融资金额较小

与大型跨国公司、国有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在对外贸易中单笔金额通常也较小,因而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的单笔融资金额小,但是资金周转要求快,对于融资的灵活性和时效性要求高。

2.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融资抵押品

中小企业大多实力较弱,缺少可供作为贷款抵押的资产。一方面,多数中小企业的土地因缺乏设定抵押的条件和设定质押的凭证,难以作为其融资的担保品;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可用于抵押的机器设备通常抵押率低,且费用高、手续多、时效性差,也不利于中小企业方便快捷地获得出口贸易融资。

3.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抗风险能力弱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对外贸易中更容易受到汇率、利率波动等不利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中小企业通常人员少,专业素质有限,公司业务不能做到专业化业务分工,通常没有足够的能力对进口商、开证行以及贸易环境做细致地分析,因此对贸易中的风险预测和规避意识不强。这些都降低了中小企业在出口贸易融资中的抗风险能力。

4.中小企业对出口贸易融资产品缺乏了解

我国中小企业限于自身规模和资金实力,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限,同时迫于生存压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将开拓业务作为企业的第一要务,与银行沟通较少,对银行出口贸易融资产品了解甚少,对于如何开拓融资渠道更是缺乏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通过贸易融资获得资金支持,不能较好地结合自身业务特征选择适合的贸易融资产品。

二、中小外贸企业出口融资所面临的风险分析

中小外贸企业在出口贸易融资时所面临的风险来自多重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具体方面:

1.业务风险加大,银行态度谨慎

由于国际金融形势动荡,出口企业收汇风险陆增,部分银行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较比一般的业务更大,银行在选择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顾虑因素过多,导致银行在审查融资贷款资格时更为谨慎小心。尤其是一些面向出口的融资业务办理过程十分繁琐,在融资业务申请、企业信用情况分析和企业未来还款能力考查的更为全面,要求信用等级也更高。即便是企业各方面都已经满足银行的风险评估标准,但企业的融资额度和还款周期也受到严格限制。

2.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信贷担保价值较低

外贸企业以外贸型型民营企业为主,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现象也较为严重,影响企业的融资信贷审查受理。同时,银行对外贸企业的融资资格进行更为严格的限制和管理,及时企业的各项信用水平都符合银行的授信额度标准,中小外贸企业一般也会要求提供一定的信贷担保。由于外贸企业可用于信贷抵押和担保的资产并不充实,信贷担保机构往往会担忧外贸企业的融资风险而不愿对其进行信贷担保,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特点导致信贷融资担保风险较高。

3.出口押汇等方式的信誉风险

以出口押汇、贴现、买入等方式融资,资金获得者虽然是作为信用证受益人的出口商,但却是基于开证行付款承诺而做的融资业务。信用风险主体是开证行。若开证行违约拒付,开证行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原因导致迟付现象发生;或市场行情发生变化、顾客信誉不佳、在信用证中设置陷井条款,造成了出口货款不能及时收回,给银行和出口方带来风险。

三、中小外贸出口贸易融资风险的应对策略

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出口贸易融资方式的确存在风险,并且难以避免,只有认真分析各种各样的融资方式、提出相应措施,进而有效防范融资风险。

1.谨慎选择贸易结算方式,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

当前,大多数外贸型企业缺乏对客户风险和信用的管理能力,面对国外很多贸易向对方的逐渐恶化的资信水平和信用评级,很多企业依赖信用证结算方式进行交易。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业务的拓展。笔者认为,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是一种非常好的应对措施。

中小外贸企业应该摒弃对信用证结算方式的过度依赖,而适度引进国际保理、保函、托收等其他贸易结算方式,改变贸易结算方式,获得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从而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融资便利,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风险,从而减轻企业的负担。

2.加强客户资信状况调查,严格控制企业信用风险

在信用风险日益提高的环境中,中小外贸企业应该积极应对,尽早采取措施加以防范。由于自身资源条件的限制,中小外贸企业在了解国外客户资信情况时,往往需要寻求同行、咨询公司、商业信用管理公司、国家政策机构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在危机情况下,外贸企业需要及时掌握新老客户的资信情况,对于老客户的信用风险不能忽视,需要建立信用监控机制,及时地跟进企业的商业信用以及偿债能力等情况;对于新客户,应该进行充分的尽职资信调查以后才能够签单;同时,需要建立客户数据库,对客户的信息进行系统性的管理,及时地完善和补充、变更客户的信息和单干,从而强化对客户的信用监控,降低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

3.强化企业信用意识,树立良好商业信誉

中小外贸企业强化企业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目前形势下,中小外贸型企业和银行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且国内的信用机制并不健全,企业信用风险的危机日益加剧,要想获得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外贸企业就必须珍惜自身信用、强化信用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从而成为优质的、值得信赖的企业。

4.注重人才能力培养,帮助企业顺利融资

中小外贸企业顺利融资与企业人才是分不的。企业不仅需要引进高素质的国际人才,而且需要加强他们对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方面的知识培训,使他们不仅精通信用保险机构和银行的贸易融资的产品特点,而且要熟悉审批流程。唯有如此,企业才可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并结合银行个方面的要求,选择最适合企业的融资产品。

只有这些外贸企业的管理层和业务人员对国际贸易结算特点、危机下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特征、贸易融资产品和方式、外贸业务流程等国际贸易融资知识熟知和了解之后才能在运用各类贸易融资产品时,做到游刃有余,即节约成本又降低风险,还能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从而顺利地推动企业渡过难关。

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看,宏观风险不容易预测与控制,只能做好防范与减小损失,微观风险更容易规避。要在出口融资的各个环节做好协调与防控,发挥专职人员的作用,完善制度与处理办法,做到专业的对待业务与风险,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小损失。

参考文献:

[1]张洁,边芳,李广强.多角度防范进出口贸易融资风险[J].中国外汇,2011(11):56-57.

[2]范建民.浅谈我国贸易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6(2).

[3]朱沛.国际金融动荡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J].财经界,2016(6).

[4]吴薇.浅谈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体系[J].中国商论,2016(Z1).

[5]何爽,孟宪军.论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商论,2016(Z1).

[6]吴为洁.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贸易融资的风险防范[J].改革与开放,2015(3):10-12.

猜你喜欢

融资风险出口贸易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防范研究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问题分析
市政 BT 项目投资人融资风险研究
我国出口贸易中B2B电子商务出口绩效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