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何你很难撕下标签?

2016-06-03陈敏

中国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星爷性感乔布斯

文-本刊记者 陈敏



为何你很难撕下标签?

文-本刊记者陈敏

一部好的文艺作品, 必须深藏时代的各种标签。

祥林嫂和阿Q,都是鲁迅笔下的代表人物,一个是自怨自艾、倒霉透顶的妇人,一个是贪财耍赖、自欺欺人的长工,他们的精神特征,如今常常成为现代网络剧里的标签——《罗辑思维》《爱情公寓》等都引用过,只要一提,观众会心一笑,心知肚明。

这就是标签的用处,简短,含有大信息,降低认知成本,让人能够迅速接收。

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必须深藏时代的各种标签。毕竟容量有限,而你想要从中看到深邃人性和世界,每一个字,都得是浓缩的精华。

中学时读过契科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那个晴朗天也穿着雨鞋、带着雨伞的中学教员,因循守旧,孤僻胆小,在各种“套子”制造的所谓安全感下,仍然惶惶不安,最后郁郁而终。这个“标签”式人物,让我久久不忘,至今仍有“陋习”,习惯以“貌”取人——一身名牌披挂,偏物质主义。休闲棉麻风,自然做派。各种风格混搭的,或是冒险家,或是盲目者。

再来看看这些IT界大咖的日常服装标配:乔布斯的黑上衣配蓝仔裤,马云的白衬衫搭彩虹毛衫,扎克伯格的圆领T恤连帽衫……他们习惯如此穿着,出现在公共场合,透露出自己的极简作风以及自然主义,精神力惟聚焦在各种“发展”上。

当然,不是每个T恤男都能成为乔布斯,“极简穿配男”也许只是懒惰而已。但至少不要轻视这类穿着固执而又简单的男人,比起戴金表和金项链的男人,也许更值得敬慕。

形貌特征从来都是精神外化的标签,套用一句俗语,相由心生。当你在海量的信息网络里,发现这些线索,匹配上新的标签,何尝不是一种思维乐趣?

现实中的人常特意给自己制造标签,方便识别,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这种方式曾被勒庞在著作《乌合之众》嘲讽过:“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是说服公众的不二法门。”

柳岩就以“性感女主播”标签出道,媒体至今调侃她“借胸上位”。当她嗔怪大众太关注她的“事业线”而忽视“事业心”时,她的主持人好友李响幽幽问:“你自己统计过吗?一年出席各种场合时,你的低胸装,占了多大比例?”

在整容手术司空见惯的当下,“性感”已非稀缺品。张爱玲写女子于罩衫下微徽露出红绸旗袍,天真老实的诱惑性,今人看来可能只剩钝感。而柳岩已被贴上标签多年,不管她做主持,当嘉宾,演电影,始终只在该区域徘徊。若不能狠心锁上领口几年,不能另出奇招,人们不会花时间给她贴新标签。

说说另一个性感女人。

曾有导演带上剧本找一个女演员,问她是否想扮演革命者,“还得拿出革命家的气派”。她通读剧本后,爽快接下角色。24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她剃掉浓密长发,在电影《V字仇杀队》里扮演了一个风格凌厉的“光头革命家”。她是娜塔莉·波特曼,少年时出演《这个杀手不太冷》而成名,18岁参演《星球大战》,之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2011年凭借电影《黑天鹅》里人格分裂的芭蕾舞者角色,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她用一个个经典角色,为自己更换着丰富的标签——而且,大众乐意买单。

以《逃学威龙》《审死草》《唐伯虎点秋香》红遍影坛的周星驰星爷,最开始的标签是无厘头喜剧演员,之后他自导自演电影《功夫》《长江七号》《美人鱼》,风格渐变,观众也发掘出他本人与银屏搞笑截然相反的另一面:孤独,腼腆,认真过分,不擅人际交往。

星爷的新标签,是他的影迷们自动一个一个贴上去的——他们以此陪伴星爷一起成长。

《社会心理学》ElliotAronson曾将“标签”比喻成“刻板印象”:我们常常对某个团体形成刻板印象,因为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常常采取捷径和特定规则来了解别人。

因此,哪怕你有层层叠叠的丰富人格,你也很难撕下自己的“标签”。但实际上,我们对待身边的人,喜欢的人,会耐心给予足够多的时间,认真贴上足够多的“标签”——让标签从简入繁,这就是爱和珍惜。

猜你喜欢

星爷性感乔布斯
星爷
性感运动风
没有他就没有乔布斯的苹果美学
胖女孩一样很美很性感
七分宽腿裤展现性感脚踝
莫文蔚:没有星爷的电影我也不会有今天
改变乔布斯的一句话
你好!星爷!
乔布斯的青春哪去了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