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阳县兵马河城区绿道系统规划

2016-05-30乔云龙

水能经济 2016年1期
关键词:规划

乔云龙

【摘要】本文结合辽阳县兵马河城区段河道治理工作,提出了兵马河城区段绿道系统规划建设,旨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发挥绿道天然屏障作用,起到防洪防灾的作用。

【关键词】兵马河城区段;绿道系统;规划

辽阳县位于我国辽东半岛中部,是我国商品粮基地县与省商品粮基地县。但由于辽阳县为西部平原,地处诸河下游,地势低洼,这使其千百年来都是我国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区域。兵马河城区段作为辽阳县主要河道,加强河道治理,在预防洪涝灾害中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启动绿道规划建设工作,“绿道”以一个大热门的新鲜话题,迅速融入到广大市民的生活中,并成为了河道治理和防洪防灾重要措施。本文结合国外绿道理论与实践的介绍总结以及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结合辽阳县实际,对兵马河城区段河道绿道系统作如下规划。

1、目标与原则

1.1 规划目标

(1)对河水系周围绿廊缓冲区进行恢复,更好的维护河流健康,并通过绿廊缓冲区来实现对城市小气候的调节,同时改善辽阳县生物多样性;

(2)运用绿道自然功能帮助兵马河城区段恢复一定的防洪泄洪功能,同时缓冲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

(3)规划出一条具有较高可达性和连通性的慢性网络、游憩网络,以便辽阳县民众有个康体慢性和户外休闲的场所。

1.2 规划原则

(1)土地开发与合理运用;

(2)尽可能地通过绿道恢复河道生态和水文环境;

(3)綠色出行;

(4)实现社会公平共享;

(5)传承和弘扬兵马河城区段历史文化。

2、规划方案

2.1 运用BMPs措施加强河流暴雨水管理

2.1.1 改善水质

对兵马河城区段河道水质进行改善,具体措施包括:沿河截污,加大排污入河的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源头;恢复河岸两侧缓冲带,对河面污染进行过滤,若因土地限制等因素致使缓冲带无法达到预期宽度时,可同时采取道路绿地设置等方式设置相应的截流沟,避免雨水直接汇入到河道内;在水流相对较急的自然式河岸,需运用土壤生物工程来对河道进行加固,以免发生水土流失;在河流与河岸交界带种植水生植物,尽可能地净化水质。

2.1.2 滞留池位置的选取与内涝的防治

对辽阳县兵马河城区段内涝多发点进行实地调查,并根据其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滞留池。将滞留池与河道连通,在雨水频发的季节,其能够蓄积和承接大量雨水,改善辽阳县排涝负担,同时还可对雨水进入河道的速度进行调节,避免流速过大造成洪涝。在滞留池的选取上,尽量选在河流流域上游,从源头上对暴雨水进行管控。同时,平日还可在滞留池内蓄积清洁水源,源源不断地供给河道,这样以来即可提高雨水的资源化。与此同时,滞留池还可有效提升雨水下渗量,这样一来,即可为地下水提供充足的水源,解决枯水期问题。

2.1.3 LID相关措施

从政策发展角度,将绿道规划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在河道设置绿线,限制城市开放,保存河道周边的林地和天然植被;同时对不透水铺装面积比例进线缩减。

2.2 河道型绿道理想河岸面规划

2.2.1 结合慢性游憩的直墙式河岸

由于有地相对较为紧张,河岸缓冲带很难达到所需要的宽度,这就需要在原本直墙式河岸基础上,设置近水慢性游憩道路,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节省土地使用面积,同时还可提高河底的渗透性;设置相应的雨水滞留沟;采用透水材料设置慢行路面。

2.2.2 结合休闲游憩的自然式河岸

这种类型的河岸主要由于休闲游憩开发区,且需将直墙护岸完全拆除,使其能够恢复自然的状态,这不仅能够更好的兼顾生态和游憩,同时还能够充分展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运用透水铺装设置游憩路面;设置相应的生态雨水滞留沟,在雨季时,当市政雨水管达到饱和状态后,可对机动车道路面径流进行截留,充分发挥减缓径流、过滤污染等效果。

2.3 河流生物多样性恢复规划

2.3.1 栖息地营造

河流的自然水文与蜿蜒形态在逐渐恢复之后,运用本土水生植物,恢复水生植被与水岸,打造天然的栖息地,为两栖类、鱼类以及水鸟等提供一个繁殖和栖息场所。河岸缓冲带适合采取复层式种植,发掘乡土树种,打造低维护成本、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除此之外,基本的物种多样可逐渐恢复,而集合了动植物的栖息场所可更好的展现绿道的特色。

2.3.2 平面形态改造

根据河道周边用地条件和实际情况,对河流的变迁与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人工的方式对河流进行截弯取直进行复原,帮助河流恢复其本身的蜿蜒形态。

2.4 河流型绿道游憩规划

2.4.1 水上游线规划

选择水资源丰富、河面较宽、水质较佳、水流较缓,同时沿线景观较佳、不易受到机动车干扰的河段作为水上游线规划点。在沿线设置相应的码头停靠站,根据沿岸不同的河流文化和景观风貌配置风格不同的游船,以便市民能够乘船观赏沿线绿道风光。

2.4.2 滨河慢性与休闲游线规划

设置休闲游憩与慢行运动两种类型的游线规划。其中休闲游憩主要涵盖河道周围和附近公园等。选取有丰富游憩资源、缓冲带较宽的区域作为重点线路,沿线建设景观节点与相关设施,确保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年龄人群的游憩需求。慢行运动游线主要设置自行车与人行线路,并对人车进行分流,这不仅能够起到倡导绿色出行的目的,同时还可环节交通压力。

3、相关建设机制与管理方法

3.1 公众参与、部门联动的建设机制

现目前,国内在河道绿道系统规划中所采取的方法相对来说非常单一,很难实现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共同兼顾。河流滨水区本身就是城市中相对较为敏感的区域,在绿道规划中,需全面考虑生态、水文、景观与环境等多方面,并且沿岸的建设也必须确保陆地与水体的协调统一,这就需要开发商与规划、水利、文保、建筑等各个部门建立起良好的协调机制,尽可能综合考虑绿道各方面,同时进一步提高绿道的综合功能。

除此之外,作为绿道的主要体验者和受益群体,城市居民对绿道规划最具有发言权。绿道建设本身就是在防洪防灾的同时为市民带来更好的享受,为此,鼓励市民参与绿道规划建设中非常重要。无论是前期资源调查,中期的规划设计,还是后期的评价,都应当积极听取群众的声音。当然,采取这种机制,不仅能够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公众对河道动植物、设施设备的保护意识。

3.2 绿道后期管理

在成功构建起绿道之后,其能够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更好的服务广大群众和城市发展,但要真正达到可持续的目标,有效的后期管理显得非常重要。相关单位机构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要求与制定的相关规范制度,加强绿道恢复、建设、维护与重建等各项工作,通过有效的执行力可更好的保障绿道的经济性、生态性。

4、结论

总而言之,辽阳县在加强对兵马河城区段河道治理过程中,可将绿道作为治理重要手段,结合兵马河城区段的实际情况和现有资源,加快绿道规划建设,为兵马河城区段打造天然的防洪防灾屏障,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生态、自然的休憩环境,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董晶晶,张晓魏.复合型绿道系统规划策略——以奇台县绿道系统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5,(S1):194-198.

[2]张文婷.北京滨水绿道慢行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3]张明春.城市滨水绿道空间规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孙蕾,潘宜.波士顿大都市公园系统与珠三角区域绿道的比较研究——以深圳为例[J].中国园林,2011,(1):17-21.

猜你喜欢

规划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十四五”规划开门红
“十四五”规划建议解读
发挥人大在五年规划编制中的积极作用
规划计划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基于蚁群算法的3D打印批次规划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