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克孜尔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及初步成效探讨

2016-05-30吴平

水能经济 2016年1期
关键词:除险加固综合治理水土保持

吴平

【摘要】本文根据《新疆渭干河克孜尔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等内容,结合克孜尔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情况,对克孜尔水库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取得的初步成效进行了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克孜尔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1、概述

1.1 基本情况

克孜尔水库位于渭干河干流木扎提河与克孜尔河的交汇处,坝址西距拜城约60km,东距库车约70km,是塔里木河水系渭干河流域上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和水产养殖旅游开发等综合效益为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总库容为7.25亿m3,水库下游为库车、新和、沙雅三县,现有灌溉面积400多万亩,是自治区主要粮棉产地之一。

1.2 水土保持概况

(1)水土流失情况。项目区内侵蚀类型主要以水力、风力侵蚀为主,项目区面积73.24km2,水土流失面积35.89km2,中度水力侵蚀面积23.52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5.5%,中度风力侵蚀面积12.37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4.5%,微无明显侵蚀面积37.35km2。(2)水土流失治理现状。本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地平整、绿化及施工期临时措施。主要针对除险加固工程扰动地表的水土流失防治。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新增绿化措施面积为6.05hm2,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26.6hm2,使除险加固工程区域相应扰动土地整治率可达到96%、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83%、拦渣率可达到95%、土壤流失控制比0.8、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4%、林草植被覆盖率达22%。

2、综合治理措施

2.1 指导思想。根据除险加固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围绕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实际问题,制定出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是:以保证除险加固工程正常建设为中心,并防止和治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二次环境破坏,确保工程项目区在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实现水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2 综合治理原则。根据工程区水土流失现状的类型及特点,结合主体工程及工程施工布置,将项目建设区划分为:料场区、弃渣场、临时生产生活区和临时施工道路4个水土流失防治区;根据水土流失防治的原则和目标要求,对各分区布设各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

2.3 水土保持措施

2.3.1 砂石料场区水土保持措施

(1)工程措施。开采时首先剥离无用层作为临时弃渣集中堆放在料场一侧,料场按稳定边坡分段开挖,对开挖边坡坡度大于1:1的边坡采取削坡處理,开挖深度超过4m时应每隔4m预留1.5m宽的马道平台,取料结束后进行坑凹回填,整平夯实,回填弃料。土地整治与机械压实面积均为8.99hm2。 (2)临时防护措施。对砂砾石料场主要采取料场剥离土的临时防护措施。料场在开挖前需将表层0.3-0.4厚覆盖层剥离,剥离量0.85万m3,表层剥离弃料需在料场一侧平坦地方合理堆放。堆放坡度1:1.5,堆高3m,为防止渣体流失,在堆渣场得坡面进行拍实(码实),并在表面洒水,促使其表面生产结皮,洒水量约为1L/m2。需进行渣面压实的临时弃渣总量为0.85万m3,渣面压实厚度为30cm,渣面压实方量为0.21万m3,洒水量24.0m3。施工结束后该部分临时弃料回填至料坑内,对临时弃料迹地采取土地平整,此部分工程量已在料场整治面积中计列。

2.3.2 弃渣区水土保持措施

(1)工程措施。本工程枢纽区共设1处永久渣场,占地面积2.88hm2.永久渣场位于坝址下游河道左岸台地上,距坝址约0.5km,距坝址约1.0km,弃渣来自右坝肩削坡、大坝表层的拆除等石渣。堆渣方式采取分层堆置,质地坚硬不易风化的弃渣填筑在渣场上部,砂砾石和弱风化岩石尽量堆在石渣坡脚底部,边坡采取1:1.5。同时为保障植物措施的成活率,需回填部分土壤以保证植被生长的土壤条件。回填土方可利用C7土料场的清表土。植物措施腐殖质土壤回填平均厚度按20cm计,则共利用C7土料场的清表土方约5700m3。(2)植物措施。植被恢复的方式为撒播草籽、自然恢复植被,草籽草种选择当地适生且易收集、购买的狗牙根、扁穗冰草、紫羊茅等,植被恢复措施的面积为2.88km2。

2.3.3 施工生产生活区水土保持措施

水库原保卫科后场地的临时生活区占地0.90hm2.临时施工区施工期间采取洒水保湿的方法,降低施工场地的杨尘量,工程临时生活区包括监理及施工人员住房、办公室、食堂、试验室等。本工程枢纽区施工生产区包括砂石加工系统、拌合厂、预制厂等,共占地0.91hm2。

(1)工程措施。施工期间应严格划定临时施工场地,以避免对防治区以外场地的占地和扰动,施工结束后首先对污染物质(垃圾、油渣等)进行清除或掩埋处理,施工单位需将地表建筑物废弃物全部拆除后就地掩埋,并对临时占地采取迹地整理措施,面积为1.62m2。

(2)植物措施。在管理区下游的临时生活区四周种植乔木,林带宽4m,共种植两行,行株间距2m×2m,种植面积0.08hm2。对施工区进行撒播草籽、自然恢复植被,草籽草种选择当地适生且易收集购买的狗牙根、扁穗冰草、紫羊茅等,植被恢复措施的面积为0.91km2。

3、结论及建议

⑴克孜尔水库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发电、水产养殖和旅游开发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科技含量高、监测设施齐全、管理水平高、技术力量雄厚、周围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多、职工水保意识强、再加上领导班子重视,本次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期间严格按照 “三同时”要求完成了所有水土保持建设工作,为改善水库后期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提高水库旅游开发的硬件设施等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⑵因克孜尔水库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产物,当时并没有对水土保持进行专项设计,工程建设期间没有对遗留的残渣进行整治,加上多年的风蚀沙害,致使水保工作量增大,水保工作虽已经开展,但资金投入有限,导致水保工作无法向高层次、深领域方向发展,建议水保资金措施尽量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民间投资、群众投劳的模式开展,本文就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面采取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新疆克孜尔水库库区周边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新疆克孜尔水库旅游发展综合规划》.

猜你喜欢

除险加固综合治理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