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子依恋分类型教养特征大不同

2016-05-30王芳

中华家教·幼儿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养情绪特征

王芳

依恋是孩子与特定个体之间(最稳定的抚养人,一般指父母)形成的正性情绪联结。法国心理学家瓦隆指出,孩子对大人的依恋对于他们自身的心理发展是必需的。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依恋的形成。

如果没有这种依恋心,孩子就会感到惊慌和恐惧,甚至精神萎缩,这种影响会阻碍孩子未来爱好、志向、人格等的建立。因此,孩子在幼儿期与父母建立良好依恋关系非常重要。

根据孩子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心理学家安斯沃斯将孩子的依恋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和混乱型四种依恋类型。在一个实验中:一边让孩子做游戏,一边让妈妈离开,此时,不同依恋类型的孩子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四种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滋养出了四种不同的孩子。

No.1安全型依恋

孩子表现:妈妈在场时,能自如安逸地操作玩具,并不总是依靠妈妈,更多的是用眼睛看妈妈、对妈妈微笑或说些什么;对陌生环境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妈妈离开时,孩子的操作、探索行为会受到一定影响,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想寻找妈妈回来。妈妈回来时,孩子会立即寻找与妈妈的接触,并且很容易经抚慰而平静下来,继续去做游戏。

教养特征:父母对孩子的需要敏感,态度积极;与孩子经常有互动,与孩子一起做相同的事,一起笑、一起做动作,为孩子的活动提供情绪支持,并经常激励孩子。

No.2回避型依恋

孩子表现:对妈妈在不在场都无所谓。妈妈离开时,他们并不表示反抗,而是直接忽略,不予理会,自己玩自己的,很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有时也会欢迎妈妈的回来,但时间非常短暂。因此,实际上这类孩子并未与妈妈形成特别密切的依恋关系。所以,有人也把这类孩子称作无依恋孩子。

教养特征:父母对孩子不敏感,表现消极,很少满足孩子的需求;很少从与孩子的亲密接触中获得乐趣。或者,对待孩子过分热情,刺激过度,经常对孩子喋喋不休,强行给孩子制造某些需要,让孩子不堪其扰。

No.3矛盾型依恋

孩子表现:这类孩子在妈妈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妈妈离开时会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他大喊大叫。妈妈回来时,他对妈妈的态度又很矛盾,心里既想与妈妈接触,又有些反抗。如果妈妈想抱他,他会生气地拒绝、推开。这时他已不能再重新回到游戏,而是不时地朝妈妈这里看。

教养特征:父母教养方式通常不一致。他们对孩子时而热情时而冷淡。孩子对父母这样的态度和方式会感到绝望,为了获得关注,他们要么黏住父母,要么哭闹,如果一切努力都无效的话,他们就会变得愤怒、怨恨。

No.4混乱型依恋

孩子表现:这种类型的依恋最不安全,孩子最没有安全感。妈妈回来时,孩子会表现出无所适从。妈妈拥抱他们,他们的表情会较茫然,情绪会稍显忧伤,会躲开妈妈的目光。一些孩子在得到妈妈的安抚后会大哭,或者表现出一些奇怪的、冷漠的姿势。

教养特征:混乱型依恋的孩子通常受过父母的忽视,或者受到过父母对其身体上的虐待。这些孩子的妈妈通常都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这些妈妈自己也会经常出现恐惧的、矛盾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绪。

猜你喜欢

教养情绪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教养方程式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抓住特征巧观察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