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位一体”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特点和新思路

2016-05-30田燕左守秋

科技与企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特点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田燕 左守秋

【摘要】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构建,既使五大建设融为了“一体”,又在强调了注重推进整体建设的同时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地位,彰显了整体文明进步的价值诉求。在“五位一体”背景下要注意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新的定位,认清其新特点,注意将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目标、原则、要求贯穿于其他四项建设中,各项建设都体现生态文明的精神,达成生态文明的目标。

【关键词】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新特点;新思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党和政府根据世情、国情的形势变化,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结构和格局如何构成和安排,做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构建,既强调了相依相济的五大建设要融为“一体”,又指出了要在注重推进整体建设的同时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地位,与之前的“四位一体”布局相比,生态文明的建设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认清新特点,开辟新思路,将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目标、原则、要求贯穿于其他四项建设中,不断提升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

“五位一体”总布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总布局,经历了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二位一体”布局到以富强、民主、文明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布局,再到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核心的“四位一体”布局,再发展到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为核心的“五位一体”总布局演进过程。“五位一体”建设格局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五位”相依相济构成“一体”,形成合力整体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整体部署,旨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五项建设子系统,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宏观大系统。这五个方面虽然各自包含着各不相同的内容,涉及各不相同的领域,有着自身所遵循的不同规律,各自在系统中的功能不同,各自的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对社会文明整体推进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同,但是他们却不是简单并行独立的机械相加和拼凑。五大建设互为组成部分,是互相约束、互相统帅、互相促进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分别是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心、灵魂、保障、条件及基础,它们有机构成了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推进、互相限制的整体。这些方面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步,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果从辩证法的角度来思考“五位一体”总布局,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一体”的重要性,因为“它是‘五位的决定性因素,‘五位是为其服务的,‘五位分别是‘一体的组成部分。”[1]要看到五大建设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决不可以简单地条块割裂,不可对它们进行单一化的解读。不仅如此,还必须看到五大建设的联系是双向的,是相互作用的,不是单向度的。例如,社会和生态文明两者间的影响都是互相的:前者会对后者产生严重影响,反过来,生态文明建设也影响到社会建设。解决政治建设方面的问题,需要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解决政治建设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与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等等。

“五位一体”总布局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特点

“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它从以往的独立性建设转变到了融入性建设,从非系统的建设开始转变到了系统性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要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首先,从并行独立性的建设到融入性的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之前,生态文明建设被看作是一个单独项建设,被视为同其他四大建设没有关联的独立项,因而当时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更多是单纯的围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问题来进行。然而在“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后,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要重新定位和认识,应该看到生态文明建设并非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四大建设并行独立的一种新建设,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生态文明融入其他四大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是渗透并融入上述四大建设中的。

其次,从非系统的建设到系统性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之前,对生态文明建设不够重视,从来没有将其地位放在家战略高度,因而往往缺乏国家政策和制度的支撑,建设方案缺乏顶层设计,建设任务的实施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建设资金缺乏有效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也主要是体现在环境保护、清洁生产、防污治污等就环保来谈环保层次上。而在“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被作为了一项系统工程,从非系统的规范的建设发展成为了整体的、制度化的、规范的、系统的创建,“不管是生态文明其思想层次上包括的内在意义,还是其具体内容,以及在生态文明具体建设的过程中与其他文明的关系都具有整体性的特征。”[2]

“五位一体”总布局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

“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之前和之后,由于对生态文明的定位、要求、面临的任务不同,所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也必然发生很大变化。

首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目标贯穿其他四项建设中。先进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目标能够成为导引和旗帜。在先进理念的指导和目标引领下,“人类能够自觉地把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纳入地球生物圈系统的良性循环运动。它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双重和谐的目标,进而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改革开放后我国形成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目标,诸如天人合一、保护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相依相济共荣共生、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以及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等理念;生态充满活力、环境质量优良、生态安全良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目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未来一段时期必须按照以上理念和目标引领行动,并把这些理念和目标融入“五位一体”总的建设布局中,各个方面建设都能够着眼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其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原则贯穿其他四项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在不断实践探索中,逐渐明晰了一些公认的指导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性原则、整体推进原则等。把生态文明建设上述原则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当中去,并与这四大建设实现共同发展和进步,并形成一致的生态目标,协调发展,可以使我们在制定战略和规章制度时要合理,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加快生态科技的发展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不能以生态系统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为代价。

再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贯穿其他四项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对建设主体、建设过程、建设指导思想、建设成就评价具有一系列要求。如它要求每一个建设主体都要具有生态意识,反对把人类价值和利益绝对化;它强调要充分肯定自然及其生态系统的价值,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关系,把开发大自然与呵护大自然相统一起来。把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贯穿到其他四项建设中,要求四大建设都要以生态文明的要求为基本准绳。经济建设中坚持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统一,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政治文明建设中体现百姓对生态文明的新诉求。文化建设中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等,都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社会建设中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4]

最后,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体现其它建设成果中。在“五位一体”总布局条件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设成果会体现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成果上,包括物态的、制度态的、文化态的等等。经济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体现在生态物质文明上,如绿色农产品、环保工业产品、生态产业园区、生态科技园、生态工厂等。政治建设中的生态文明成就体现在生态制度文明上,如符合生态系统要求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法律法规制度等;文化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体现生态精神文明上,如树立生态科学、生态忧患、生态责任等意识,建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法制观等。

参考文献

[1]黄敏霞.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哲学思考[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4.

[2]齐峰.“五位一体”与五个统一—总布局的辩证解读[J].宁波经济,2013,06

[3]廖才茂.论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J].当代财经,2004,09:10-14.

[4]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基金项目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名称:生态文明建设的“德法联治”保障研究,项目编号HB15MK042

猜你喜欢

新特点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持传播格局演变
电视新闻播音语言的新样式和新特点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研究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2014年度陕西网络传播十大案例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