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思考

2016-05-30周淑玲

中国经贸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体系行政事业单位问题

周淑玲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行政事业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也有了新的要求。但是,从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实际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的地方,这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总体发展质量有密切关系,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将其作为重点工作对待。本文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含义,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应对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国家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执行者,具体的执行效果与自身内部管理控制工作有很大关系。一旦在内部管理控制上出现差错,就会导致内部管理的混乱,腐败之风盛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其他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也使自己的形象受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的今天,加强其内部管理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行政事业单位保持先进性,努力抓好自身内部建设工作。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的含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自身内部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为了充分发挥自身职能、面对风险以及实现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保障体系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目标是为了确保内部信息和资产的完整真实,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由于其自身性质的特殊性,使得在新形势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廉洁政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1.领导层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不够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其风险缺少足够的认知,没有考虑到自身实际而盲目的举借外债,导致最终深陷外债危机,在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武汉政府的债务危机,这与领导层的内部控制意识不足有密切关系,没有完全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进而也就使得内部控制能力始终不高。从内部控制的具体开展来看,财务管理部门是关键部门之一,对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很多领导层仅仅只是将其看作为是处理资金的后勤部门,没有将其和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相挂钩。

2.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不完整

一个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离不开严格、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保障,一旦缺少制度约束,内部控制的预期目标也就很难达到。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财务控制体系的不完善,一方面是在内部控制人员的职位设置上,财务部门还存在着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的现象,财务部门人手资源不够,出现一人担任多职现象;另一方面是具体的流程有待完善,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实际上也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结合实际的管理工作来看,很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并没有形成足够重视,具体的流程控制也很简单单一。

3.缺少相应的监督监管措施

根据现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上,它的内部监督监管缺少独立性和实效性,这也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事业单位的决策权主要集中在领导层中,导致政治活动的透明性不够充分,在监督监管上直接由领导层负责,这样内部监督监管就缺少了独立性和权威性,最终导致监督监管效果大打折扣。

三、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

1.对内部控制问题形成重视,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结构中,内部控制实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领导层的重视和关注影响,一旦忽视这方面,就会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始终处于表面,难以发挥真正作用。那么对于认识不足和重视度不够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做好内部控制建设的各项培训工作,对其重要性有深刻了解,掌握具体开展的正确方法,强化领导层的内部控制意识并贯穿于整个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可以在结合自身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网络媒体技术,加强宣传引导作用,形成有利于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内部职位的合理设置。单位各个部门在对岗位进行设置时,一方面要考虑用人的准确无误,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实际需要,不同岗位由不同人员担任,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功能,要做到各司其职,细化分工,在岗位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机制,防止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其次,强化预算控制。预算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关系着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管理措施执行的有效性,并且也可以对资金的规范利用起到指导作用,避免贪污腐败,需要事业单位将其作为重点,在各项资金的支出利用上有严格的监督和控制,明确资金的动向,形成一个以预算管理为基础的内部控制体系[3],并在该体系中融入监督监管机制。

第三,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对相关部门的岗位职责和权限进行明确,肯定固定资产的作用价值,并发挥监督作用。此外,还要形成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合理编制固定资产支出预算方案,并明确各个分项投资的预算额。

3.强化监督监管作用,提高行政事务的透明度

在内部控制工作中,需要充分保证内部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进一步提高工作开展的透明度,真正做到让员工明白工作开展的具体流程。在具体的内部监督人员设置上,需要选择责任心强、业务技能强的人员担任,同时也要和其他部门相区别开,尤其是领导层不能干预监督部门的工作开展,为内部监督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此外,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环境中,还需要充分发挥财政、审计以及监察等监督部门的监管职能,并和这些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形成一个较为公平合理的监督监管平台,从而在该平台下实现监督信息的实时共享。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较为特殊,对于它的内部控制工作来说,具有全面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特点。做好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其长远发展是十分有利的,针对于当前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在完善内部制度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从而发挥其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亚丽.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6,(6):91.

[2]刘丽华.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5):36.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体系行政事业单位问题
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