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创空间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2016-05-30朱宁陆天驰

中国经贸 2016年12期
关键词:众创空间众创创业

朱宁 陆天驰

【摘 要】 推动大众创新创业、发展众创空间,是我国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驱动。在发展创新经济战略的导向下,建设众创空间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从众创空间作为新型孵化器的视角出发,详细分析当下众创空间的三种运作模式,阐述社会多方资源与孵化器结合形成的众创空间形态,最后着重分析众创空间目前的发展态势与未来导向。

【关键词】众创;众创空间;创业;新型孵化器

2015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国家战略层面确定促进众创空间的发展政策,指出要在创客空间、创新工厂等孵化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同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推动众创平台建设。随着全国各地掀起众创空间建设的热潮,众创空间在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上的独特作用逐渐引人瞩目。

一、众创空间概述

1.概念内涵

众创空间是顺应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众创空间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提供的辅助创业创新的服务。众创空间既面向小微型创新企业,又面向草根创业者与创客,本质是对传统“二房东型”孵化器的拓展创新,是市场竞争加剧、互联网技术渐臻成熟、个体创新能力提高和顾客需求趋于个性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2.平台特点

传统孵化器往往重体量、大规模,在提供办公场地、集聚规模效应、孵化中小型企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相比之下,众创空间则轻体量,小规模,更加注重配套服务提供。总体来说,众创空间具有如下特点。

(1)互联网+

众创空间以互联网的开放、交流和共享特征为依托,有效利用互联网思维大范围整合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并快速实现技术落地产业化。

(2)市场导向

大众创新者作为市场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者,基于自我兴趣、低成本利基、自我价值实现等动机从事创新活动。在集聚大众创新者的氛围下,众创空间能够积极引导创业者把握市场动态,从市场需求角度定向创新。

(3)创新主体大众化、创新推动力多元化

众创空间汇聚小微型企业与草根创业者、创客们,从传统的科研所封闭创新、理论创新、精英创新更新为开放协同创新、需求导向创新、社会大众创新,创新主体宽泛化,创新的推动力也变由政府、市场、企业、个人多方推动。

二、众创空间的创新模式及现状分析

从当下众创空间普遍发展现状来看,笔者将众创空间的模式归纳为以下三种:创投型众创空间、中小企业型众创空间、研究成果转化型众创空间。

1.创投型众创空间

创业投资资本与孵化器模式相结合,能够拓宽创业项目来源,盘活民间资本,推动地方创业投资市场。无论何种众创空间,其培育孵化的创业项目最终都将投放市场,而创投资本浓厚的市场逐利属性则极大地推动了众创空间的发展。目前,创投资本结合孵化器类型的众创空间有如下发展态势:

(1)投融资专业运作探索众创空间盈利模式

投融资服务是创投型众创空间的最重要特点,包括成立天使基金、提供种子孵化资金、初创资金入股、资本退出等一系列专业运作过程。创投型众创空间能够对创业项目培育、孵化、盈利进行专业运作,其探索出的盈利模式是众创空间“自造血”的重要借鉴。

(2)创业导师成为创投型众创空间的中坚力量

优秀的创业导师能够鉴别项目优劣、链接跨界资源、指导入孵团队,是创投型众创空间的中坚力量。精通投资运作、深厚市场人脉、专业技术过硬等都是创业导师的重要标签。

(3)互联网、信息技术领域成为创业主阵地

创投型众创空间的孵化对象多为初创期的团队或者个人,其在资金、规模上无力承担过于大型的项目。互联网、信息技术领域体量小且灵活,适宜初创阶段的项目孵化。同时互联网行业入门门槛不高,市场接入的部分技术性不存在过高的壁垒问题。

2.中小企业型众创空间

中小企业型众创空间主要面向发展中的中小型企业,依靠众创空间的优惠政策降低创业成本、提升存活率,并且为财务机构、管理咨询、市场营销、律所等机构拓宽业务渠道,实现多方资源整合。中小企业型众创空间的优势如下:

(1)组织结构简单灵活,提供多元服务

中小企业型众创空间采用简单灵活的组织结构,多由分管负责人直接沟通中小企业主,时刻关注发展情况。其涉及的方向具有专业性,对入孵企业有严格的筛选考核。同时,中小企业型众创空间与诸多专业服务机构合作,为入孵企业提供财务、法务、信息资讯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2)技术创新成本低、技术转化高效

中小企业型众创空间由于孵化对象的限制,在资金、人才、规模上存在天然劣势,所以更倾向于技术创新,积极利用创新成果实现商品化,因此创新成本较低而效率较高。目前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趋势为中小企业型众创空间的发展提供机遇

3.研究成果转化型众创空间

研究成果转化型众创空间的服务对象更多的倾向于大学校友、教授专家学者、研究生和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实现企业与大学之间的多学科合作,整合学院内外各种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资源,提供创新商业模式和社会价值实现的方式和路径。

研究成果转化型众创空间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平台,有效实现科研成果市场化、商品化发展。高新技术的转化不仅需要技术的成功研发,还需要实验平台、试错市场、资金、中介服务等相关配合。研究成果转化型众创空间提供了必要的现代化设备、采用灵活的“小而精”机制,使科技链与产业链与市场快速融合,并通过技术加上资本的运作加快了创业企业的成功孵化。

参考文献:

[1] 克里斯·安德森. 创客:新工业革命[M]. 中信出版社,2012

[2]付志勇. 面向创客教育的众创空间与生态建构[J]. 现代教育技术,2015,05:18-26.

[3]王佑镁,叶爱敏. 从创客空间到众创空间:基于创新2.0的功能模型与服务路径[J]. 电化教育研究,2015,11:5-12.

[4]杨刚. 创客教育:我国创新教育发展的新路径[J]. 中国电化教育,2016,03:8-13+20.

猜你喜欢

众创空间众创创业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众创时代到来,杭州准备好了吗?
莫借众创空间之名装神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