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实效的实践探索

2016-05-30李平

甘肃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提高教学效果方法

李平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效果;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119—0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多年的社会课教学实践告诉我,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就能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效果,把课堂教学搞活,使学生由乐学发展到会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创设情境

创设适合本课内容和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情境,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但是,创设的情境必须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有新鲜感、有趣味性,能将学生引入到一个敢想敢思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对知识的渴求欲。例如,我在教《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这一课“林则徐虎门销烟”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剪辑了历史影片《林则徐》的几个片段,一开始就播放炮声震天、浓烟滚滚、万民销烟的场面,指导学生观看后思考:1.林则徐销的是什么烟? 2.烟可卖钱,林则徐为什么不卖而要销毁?学生的思绪一下活跃起来,争相发言,各抒己见。我肯定了学生的积极性,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自己找问题的答案。同样是这一课,在最后5分钟,我又用课件播放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展览中的吸毒危害的片段,让学生看后展开讨论:毒品对人、社会、国家的危害有多大?通过热烈的讨论,使学生认识了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及民族和国家的危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达到了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目的。

二、激发兴趣

社会课教材中的众多名人以及主要的史地知识等,都是学生极感兴趣的。我在教学时运用启发式教学,专门设置一些疑难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这样,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产生探索与钻研的愿望与渴求,才会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兴趣。如,我在教《古代科技文化与建筑》中“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时,先用课件出示孔子肖像挂图,让学生认识一下他是谁,知道他的贡献是什么。学生的吸引力被集中到了一起,积极发言。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然后出示问题:1.想知道孔子是怎么样成为大教育家的吗?2.他在教育方面有那些贡献? 3.孔子留给我们那些教诲? 同学们阅读课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通过阅读、讨论,很快归纳出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三、精心设计课堂训练,引进竞争机制

小学生都有好胜心理,在学生中喜欢当“第一”,更希望经常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我们要很好地运用学生的好胜心理,精心的设计课堂训练,引进竞争机制,活跃课堂气氛。如,我在教《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时设计了抢答题:1.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A、法国发动的鸦片战争;B、邓世昌在虎门进行了硝烟活动;C甲午战争后在日本签订了《南京条约》;D八国联军在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 E八国联军迫使清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我用课件一道一道的顺次出示,学生抢答后,对正确的回答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学生们在我的鼓励下,没有了答错的顾虑,争先恐后抢着回答。这道题既归纳复习了前面所学知识,又巩固强化了新知识,既能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上好活动课

品德与社会活动课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设计和组织的课程。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实践性这一素质教育的教育原则,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玩中学、寓学于玩,在玩中增长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活动课的内容要具体、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教师也要做好指导工作,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实践和探索。如,在学了“生活离不开工农业”后,我组织学生参加了巩昌镇园艺村的大棚蔬菜,临出发前我告诉学生要认真听、看、想。先到了村委会,村支书介绍了改革前后园艺村的人均收入、住房、生活、公益事业的发展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而后村支书带领大家参观了高效节能温棚,阳春三月依然是寒风习习,但棚中却是一派绿意盎然的生机:绿油油的芹菜、拇指粗的黄瓜、拳头大的西葫芦、紫色的茄子......学生们都被这现代化的农业看呆了,通过参观既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吃的蔬菜是那里来的,又亲眼目睹了农村的深刻变化,感到党的富民政策实在太好了。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提高教学效果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