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2016-05-30王金花

科技资讯 2016年17期
关键词:建筑企业营改增对策

王金花

摘 要:当前的“营改增”是我国税收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以及众多行业领域的产业结构优化。该文重点围绕着“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建筑企业在当前“营改增”的发展变化中应具有的应对策略,以期对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营改增 建筑企业 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b)-0089-02

我国当前的各行业领域在“营改增”这一税收制度重要改革下产生了不小的经济压力,也产生了不小的变化影响。特别是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营改增”所产生的影响尤为显著,应该针对这一变化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1 “营改增”变化杠杆及导向

1.1 “营改增”的变化杠杆作用

“营改增”即是以营业税改增值税作为税收调整手段,解决税收上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从而使得税收负担更加合理,是优化税收结构的杠杆,并且起到完善税务制度、转变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调节作用,能够从税收上产生变化调节的原动力,对于优化企业投资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分工、加快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

1.2 “营改增”的主要导向

“营改增”这一调节杠杆主要是解决营业税自身存在的重复征税现象问题,减少这一部分的税收压力影响,但是从建筑企业实际核算角度上,“营改增”的变化调节作用主要是集中在对税收机构上的整体优化,因此与当前建筑企业存在的粗放管理模式和落后的管理制度相矛盾,因而由于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限制而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是导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的作用,促使建筑企业积极采取企业内部调整和自身的管理制度优化,以促进企业积极应对市场竞争,提升自身的发展竞争能力。

2 “营改增”形势下建筑企业面临的影响

2.1 在税负结构上的影响

在“营改增”调整前,建筑企业的统一营业税标准是3%,而在“营改增”变化后,增值税对于建筑企业中的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是3%,而对于一般的纳税人税率是在11%。因此,当前建筑企业的税负变化影响因存在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规模纳税人的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的影响变化。

在“营改增”变化后,建筑企业若是一般纳税人,按“营改增”前的含税价测算,则自身的进项税额扣除额需要在收入的6.91%这一规模上,才能消弭“营改增”产生的税负变化影响。这就意味着,突破自身的进项税额扣除额需要在收入的6.91%这一标准,才能实现税负的减轻,否则在这一标准下,则是实质上的税负增加。

同时,由于建筑企业自身从事的业务特殊性和建筑业自身的成本组成结构,其成本主要由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人工费组成。而属于原存量资产的部分不能抵扣进项税,因而进项税抵扣来源主要在于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由于这样的成本构成上的差异,产生在不同工程类型上由于成本差异产生的税负差异明显加大。

2.2 在建筑企业规模发展上的影响

一方面,“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收入能够产生一定影响。在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中建筑施工材料的成本占比较高,若合同中材料采购的价格保持不变,则会影响建筑材料经销商的利益,产生一定的损失,从而间接导致建筑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资产构成产生影响,增值税是一种价内税,在采购过程中产生资金消耗,在建筑企业当前资产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产生了一定的额外的资产消耗,导致企业的资产总额受到一定影响,降低了企业的资产竞争力。

2.3 在建筑企业内部管理上的影响

2.3.1 产生人员结构和发展战略的调整

“营改增”主要是适用于服务业,这一变化主要会引导企业产生其发展战略上的改变,建筑企业将会更加倾向于发展服务型为主导的企业发展战略,将人力资源部分外包,抵扣进项税额。这都将是影响企业发展战略调整的重要因素。

2.3.2 产生建筑企业财务制度的革新

“营改增”必然影响建筑企业自身的发票管理、财务报表编制等,企业会为适应当前“营改增”中增值税的管理需要而进行必要的财务制度革新,特别是影响到企业资产结构和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自身的财务业务运作,从而需要调整企业财务制度。在财务预算上,需要在做出企业税负评估后,合理预留企业流动资金,在保证企业财务安全和运作能力需要的前提下,优化企业财务结构,实现企业资金运作能力上的提升。

2.3.3 推进建筑企业产业技术的革新

“营改增”通过税收调整实现了成本和利润成分的调节,刺激了建筑企业尝试通过新材料、新管理措施、新技术方法,减少各流程环节上的成本损耗,从而使得企业积极寻求新技术应用和投入,新技术产生的成本降低以及效率提升都促进建筑企业继续实现更为积极的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产生发展的良性循环。

2.4 在建筑企业自身竞争力上的影响

“营改增”实质上转嫁了一部分的建筑企业运营成本,成为了鞭策建筑企业优化结构,调整产业技术,促进产业技术升级的有效措施。能够明显地拉开臃肿企业结构和集中的企业结构之间的差异,不同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明显,刺激了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积极作用。

3 “营改增”形势下建筑企业应有的应对策略

3.1 积极做好税务筹划,减轻企业税负

“营改增”后,其中主要的企业税负关注点就在于进项税额抵扣,从这一关键点出发,重新整理税负分配的具体策略,采取必要的措施实现企业税负分散。能够实现企业税负分散和减轻的主要措施有很多的实现形式,例如,实现对人员管理方式和用工方式的调整,采取必要的人员配置调整,部分用工环节采取外包,增加进项税额抵扣,并且简化了人员管理结构。再如,在一些非必要环节上减少臃肿流程,或者选择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加进项税抵扣。或者采取针对进项税额能力较弱的项目成立专门分支机构,通过小规模纳税人身份进行纳税申报。

3.2 积极做好供应商选择

规避上游供货商低税率、企业税负的影响下,建筑企业需要积极采取综合的供货商选择策略,实现严格的供货商筛选,强化了索取供应商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一意识,在同等价格情况下,优先选择具备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材料供应商、分包商,这也完善了当前供货价格比对的参考。

3.3 调整财务预算考核指标

“营改增”的变化也引发了企业营业收入、采购成本、营业成本和利润比率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影响也综合产生了建筑企业财务指标数据发生相应变化,因此企业必须优化自身的财务预算考核指标,有针对性地调整财务预算的结构,设定针对增值税的必要财务关键指标还原和说明。

3.4 设立专业的税负评估

设立专业的税负评估,一方面需要建筑企业在人员设置上,选择具备一定税负评估知识并且具备相关业务能力的人员组成专业队伍,有目的地针对采购、运营、收益平衡等进行专业的税负评估;另一方面,针对具体的建设项目和业务,设置必要的税负评估设计,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业务作业指导,最大限度实现减轻企业税负和创收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的实施能够实现我国税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发展,促进我国各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而建筑企业只有积极采取高效的应对措施,调整自身积极的应对策略,才能有助于减少建筑企业受到“营改增”调整的变化波动,实现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 王黎莹.“营改增”对建筑类企业的影响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264,266.

[2] 陶琼.探究实行“营增改”对建筑施工企业产生的影响及其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257-258.

猜你喜欢

建筑企业营改增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建筑集团心理整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当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