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研究

2016-05-30谌秀夫

资治文摘 2016年2期
关键词:李大钊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谌秀夫

【摘要】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艾思奇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认识、追随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自发地推动马克思主义走向大众,使普通人民也能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成功地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和前进道路。本文以李大钊为例,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

【关键词】李大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李大钊同志在深刻认知马克思主义正确性、先进性的基础上,将其作为救国救民的唯一武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星星之火,在人民大众中形成燎原之势。李大钊不仅作为中国率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第一人,更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先驱。

一、树立坚定的思想根基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首先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这是基本的认知方向问题。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不仅坚信马克思主义,更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作用。

1.研究、推崇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捷报传到中国后,李大钊潜心对十月革命、中西文化進行研究,并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见解整理成文,逐步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

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阐述了俄国十月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认为“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

2.与非(反)马克思主义进行论战。在早期探索时,李大钊曾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潮的一些影响。在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初期,他成为最早在思想上与黄凌霜、区声白代表的无政府主义划清界线、坚持与其斗争的党内领导人。

此外,李大钊还参与了1919-1923年间马克思主义与非(反)马克思主义进行的其余两次论战。1919年7月,代表实验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的胡适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的适用性。对此,李大钊以《再论问题与主义》驳斥胡适的观点,“在我们这不事生产的官僚强盗横行的国家,我们也可以用他(社会主义)作工具,去驱除这一般不劳而生的官僚强盗”。另一次是与梁启超、张东荪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展开论战,他先后发表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及其实行方法的考察》、《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等文章,论证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通过公开论战,李大钊有力地驳斥了各种错误论调,表明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态度。

二、多渠道吸收大众马克思主义者

1.培养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骨干。正如李大钊1922年2月在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上演讲时指出的,“使中国将来能够产出几位真正能够了解马克思学说的,真正能够在中国放点光彩的,这实在是我最大的希望”,他始终在为培养马克思主义接班人奋斗。

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向斯诺回忆时说,“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1949年毛泽东进入北平后回忆30年前在北京的经历时曾说,“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成了一个马列主义者。他是我真正的老师。”

2.结合工农革命群众。1919年2月,李大钊在《青年农村》一文中指出:“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1920年1月,他在《知识阶级的胜利》中明确地说道:“我们很盼望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作知识阶级的后盾。”

在李大钊的号召下,大批知识分子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参与到革命实际斗争中去。他通过指导青年办劳动补习学校,组建铁路工人夜校、工人俱乐部和工会等方式,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

此外,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基础,也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劳工阶级的结合。他派遣大批共产党员深入农村建立党小组或支部,组织农民协会、培养农村干部,用通俗的语言扩大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深入工人内部、了解工人疾苦,与他们打成一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李大钊作为早期优秀马克思主义者的代表之一,为开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祥超.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讨及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

[2]朱文通,把增强.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网,2011-10-9.

[3]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N].人民日报,2011-07-11.

[4]时美英.中国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4(2).

猜你喜欢

李大钊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李大钊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英勇就义前后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