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价值

2016-05-30白晓艳

资治文摘 2016年2期
关键词:客体品德实效性

白晓艳

【摘要】本文先界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科学内涵,以此为基础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的价值

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价值,必须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内涵是什么进行界定,以此为依托,价值探讨才能科学、到位。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科学内涵

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力保障。我们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价值,就必须首先对自我教育的内涵进行界定。

当前对自我教育研究的学者数不胜数,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在不懈地进行自我教育的理论探索。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自我教育概念繁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方法说。大多数学者把自我教育当作一种方法。即认为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产生积极进取之心,主动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行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方法。”

活动说。有的学者把自我教育看作是一种教育活动。祖嘉合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是个体根据教育主体的要求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对自我提出任务,把自我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反省、自我调控等方式,提高和完善自我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反省说。这种观点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是通过反省、反思、自我思想改造等自我修养途径,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理性思考水平;通过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途径,增强自身把握正确方向的能力。”为此,自我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自我反省的开展。

过程说。有的学者把自我教育看作一个过程。赵超凡在《简明政治教育辞典》中指出“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和自身修养,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自觉克服错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概括出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基本特征:

其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对立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存在着矛盾,即教育主体与客体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立的。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主客体则是统一的,即在自我教育过程中自我既作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又作为自我教育的客体。

其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具有自主性。自主性就是说自我能够通过独立的和理性的反思形成自己的打算和目标,自由作出决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即教育对象可以独立自主地确定自我教育的目标;教育对象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取舍和筛选;教育对象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对象对自己进行自我控制,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始终如一,坚持到底。

为此,本人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界定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自觉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行为,通过思想矛盾运动,克服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促使自己的政治倾向和思想品德向正确方向转化、发展的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充分发挥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自觉对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控制和自我矫正,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平。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价值

古今中外许多学者都认识到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对自我教育的价值有许多研究和论述。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自我教育,他指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不教育!”

1.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的目、任务所采取的与之相适应的手段和方式。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针对性的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其中自我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特殊性在于它具有“主体性”,是一个自觉的存在,具有选择的自主性。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通过启发、引导人们内心潜在的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消极的、被动的地位,把教育客体看作是具有主体意识的独立个体,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转变人的思想,提高人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为目的。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用自身的理想、情操、知识去教育、影响教育对象;而教育对象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思考教育者传授的思想,并在反省自身的思想道德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水平并付诸于行动。可见教育者的外部的作用必须经过教育对象的认同,转化为教育对象的思想意识并付诸行动,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可见,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2.自我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实效性,一切思想政治教育都会没有任何意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注重外部的社会教育而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采用“灌输”、说教的教育方式,缺乏时代性、生动性和实效性,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规律和教育对象自身的发展规律有所背离,不利于激发教育对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在现代社会,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迅速觉醒,渴望摆脱约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自主选择、自我发展。为此,随着教育客体教育程度的提高和主体意识的增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激发教育对象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开展学习、研讨,以自我教育的方式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就体现了教育对象作为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地位,培养了教育对象的自主发展、自主选择、自主评价、自主控制的能力,使主体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落到实处并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

3.自我教育是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内在需要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单因素影响的结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而是在客观外部环境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完成的,是两者交互作用的结果。这样,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教育对象在外部环境影响下自身积极建构的过程。即一方面,教育对象在接受外部影响时,总是比照其原有的内部思想政治品德基础,对外部的影响进行审视,产生出关于外部影响的认识。另一方面,不断改组原有的思想政治品德结构特性,形成新的思想政治品德结构特性:或确认、接受外部影响,将其纳入原有的内部思想政治品德结构特性,成为自身思想政治品德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或排斥、拒绝外部的影响,坚持自己原有的思想政治品德结构特性。可见,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教育对象在外部影响作用下,经过自身的体验、领悟、选择、实践等一系列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自身积极建构的过程和结果。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教育对象的内因起决定性作用,最终要由其自身自觉地内化和外化才能完成,这一过程,任何人不能替代或强制。因此,要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离不开教育对象自觉、主动的修养和锻炼,没有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

【参考文献】

[1]张彦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2]张耀灿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黄朝晖.论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2).

[4]郑新安.论自我教育的内动功能[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猜你喜欢

客体品德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