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评价

2016-05-30李育

未来英才 2016年21期
关键词:读书阅读教学评价

李育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基本能力……”。这表明了具备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所以,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阅读能力的评价恰恰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评价的作用

1、阅读能力评价是提高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语文教学以阅读为主,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工作的核心。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均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开展阅读能力评价,以阅读教学的目标为依据,对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所形成的能力进行价值判断,最终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2、阅读能力评价是完善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阅读能力评价是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从阅读教学的准备到具体实施,若没有对学生阅读能力评价这一步骤参与其中,就不能说是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阅读能力评价可以说是一个阅读教学过程的结束,又是下一个阅读教学过程的开始。

二、评价内容

1、爱读书──阅读的主动性。韩愈说:“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名人伟人,无不把读书作为生活的乐趣,成功的基石。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将阅读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就需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使学生“爱读”。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把自己的全部活动指向读书,与读书有关的神经活动才会处于最佳状态。

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一方面来自于自身对读物的兴趣,另一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使学生形成“爱读”的习惯。

2、善读书──阅读的质疑性。阅读的质疑性,指在阅读过程中对读物及其相关的内容敢于大胆提出疑问并主动探索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善读”的情感倾向。它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质疑,即提出疑问,这是发现问题;二是问难,即对疑问进行探索,这是解决问题。教师培养学生的质疑性品质,要重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钻研的心理素质。

3、会读书──阅读的积累运用。阅读的积累性,指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不断积累获取的知识并随机应变地加以运用的心理素质,表现为“会读”的情感倾向。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简单地往自己的头脑里输入信息,更重要的是要把信息进行加工,并与自己头脑里已经储存的信息相互聚合和重新组织。

三、评价方法

1、重视学生阅读的形成过程,实施形成性评价。阅读能力的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过程评价,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又称为结果评价,是某一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后作出的结论评价。以前人们对阅读能力的评价侧重于结果评价,而忽视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为阅读能力的形成,它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不断积累,不断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它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不时地进行阅读的反思和批判,不断地把握自我理解程度,判断与阅读目标的差距,并采取各种帮助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所以,对阅读能力的评价,我们不仅要关注其结果,更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把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2、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评价。在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维方式、认识水准、阅读目的以及切入角度等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阅读速度、阅读兴趣和阅读接受等方面显现差异。回避差异,课堂就会变成只有教师和少数尖子生相互弹唱的“独角戏”。差异性阅读并无好坏之分,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阅读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充满强烈主观色彩和荡涤心灵的个性化行为,更是读者“因文得义”的心理过程。因此,在学生阅读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共性,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我们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让评价都合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品尝阅读学习的乐趣,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3、加强校内外相结合,实施主体参与多元化评价。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所以,在阅读评价中,不仅是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更要让学生以及与学生有关的其他人员参与评价,即采用学生自评,同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查评的全体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学生通过自评,能培养自己的认识能力。小组互评使学生学会辨别,学会欣赏,学会评价。教师点评,主要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家长查评,主要引导家长主动、全面了解学生,辅导自己的孩子。

4、开展读书交流会,进行活动式评价。阅读能力的评价过程应始终保持动态化,其目的在于促进评价对象循序渐进的转变与发展,重视阅读行为活动记录和表现反馈,使评价处于开放的良性循环之中。

学生课外读的书应该定期在班内进行交流,让他们介绍自己所读书的主要内容,自己的读书经验,自己读书所得的收获,亦可向别人推荐自己所读的好书,其余同学可以提出的问题或者见解与其进行交流。这样在班级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四、对现阶段我国阅读能力评价的思考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评价的研究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在我国中小学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阅读能力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意识和手段还停留在考试与测验上,很少考虑到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功能的全面性。只注重教学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来断定他们的阅读能力,但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是难以用纸笔测验来进行的,可纸笔测验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占有绝对地位。

阅读能力评价是一种双向的活动,它需要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共同参与,但在我们的阅读能力评价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甚至是被忽略的地位。

针对阅读能力评价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导者,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评价时,采取合理的评价手段,使阅读教学与课外语文活动结合起来,使阅读教学走向生活,学以致用,发挥阅读能力评价的教育功能。

猜你喜欢

读书阅读教学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我爱读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我们一起读书吧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读书为了什么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