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2016-05-30廖远军

未来英才 2016年21期
关键词:写作兴趣高中语文培养

廖远军

摘要:所谓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它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对学生而言,写作却是件头疼的事,作文课上常有学生愁眉苦脸,仿佛大难临头,为了应付“差事”,只好生搬硬套,胡编乱造。所以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点燃学生思维和情感的“火花”,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社会生活谈一下自己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方面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写作兴趣;培养

培养写作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水平低,从本质上说就是写作兴趣丧失造成的,因此,语文课要传授语文知识,也要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技能。如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发展思维,丰富写作内容,把学到的写作知识化为熟练技巧。教师必须从日常生活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浅谈几点看法。

一、丰富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有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川不息。”也就是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广泛积累真实可靠的写作素材。如:①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可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结合学校的专题教育,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如为迎接“3月5日的雷锋学习日”我设计了“读英雄的书籍”、“讲有关英雄的故事”唱“颂扬英雄的歌曲”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阅读,并认真作好记录,人人讲一个英雄的故事,力求做到脱离书本,声情并茂,绘声绘色。通过开展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增进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为学生对作文“有话可说”做了铺垫。②实地考察参观。学生对某些题材缺乏细致了解时,可指导学生到实地去参观考察。比如,让学生写自己家乡的美景,大多数学生却写不具体,写不清楚。可见,他们平时对身边的景物没有留心观察。作文前,我就有目的地让学生周末回家时再次观察家乡的美景,并布置学生回来后把家乡的美景写出来。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家乡的花草树木,逐个了解各种健身设施的名称特点,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回来后,大多数同学都能写出内容具体的好文章。在生活实践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记下观察的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也要及时记录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就有事可写了,就会抒发真实情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就会慢慢消除,写作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二、注重阅读,积累素材,迁移运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学生积累知识,打好写作基础的重要环节。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土成山,集腋成裘。”要使学生养成细致地观察,广泛地阅读,主动地积累的习惯。积累的途径很多:一是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感兴趣地认真研读、欣赏,使学生得到知识的培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二是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如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常用的谚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了品位生活,才会使生活中的语言积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得到永久储存。三是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勤动笔往往会促进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提高思维质量。阅读可以是一目十行,也可以是慢慢咀嚼,但不动脑不动笔则无所得,这就有必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尤其有用,能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深思、融会贯通,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迁移到作文中去。在教学中,除了推荐与课文有关的名著外,我还向学生推荐时文精品和《读者》、《意林》、《散文》、《青年文摘》等人文性较强的杂志。由于贴近生活,且富含哲理,学生也都非常喜欢看。课堂上,我经常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朗读一些美文,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也能从中有所感悟和启发,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充分利用假期、星期天等有限的时间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阅读内容,甚至列出具体的书目,要求尽可能地写出读书笔记、阅读提纲,以此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所以我还要求学生平时多练笔、多记日记,将获得的课内外知识或某种感受,随时随地的记录下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大大提高了写作水平。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评说,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能够受到如此之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 学生参评,提高能力

新课标要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批改中,教师可根据这一要求,改变以往的教师评改为学生评改,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让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互批互改,这样写的好的同学改写差的作文,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写的差的同学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写作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批改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批改要求:通篇阅读,找出不通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作文是否符合要求,中心是否明确,注意要使用修改符号。学生通过亲自参评,知道了作文中存在的优缺点,有利于调动他们写作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要想写好作文,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努力激化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从而达到谙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

参考文献

[1] 梁中杰.现代基础写作学[J].《新课程标准》.2003(11).

猜你喜欢

写作兴趣高中语文培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能力
谈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写作兴趣的培养
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体会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