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备课

2016-05-30甘艳丽

资治文摘 2016年2期
关键词:备课注意事项教师

甘艳丽

【摘要】备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一个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设计、备教案四个方面展开,同时还提到了备课的一些注意事项,旨在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率,拓展自身教学能力。

【关键词】备课;四个方面;教师;注意事项

引言

备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做教学法上的处理,选择合适的传授方法和规划教学活动。根据这一概念,备课服务于教师,也服务于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根本保证。同时也不难看出,备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备教材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作为教师必须深入理解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才能进行高效的教学,担任学生的引路者。具体来讲,掌握教材包括“熟”、“透”、“化”三个阶段——顾名思义,“熟”即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整体编排,共分为几个章节,而每一章节又是讲的什么内容,哪些内容是重难点,大概需要耗费几个课时。此外,还要清楚每一章节之间的联系,利用教材帮助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透”是针对前一阶段的重难点,教师自己应吃透。如果遇到模棱两可的知识点,应及时请教同伴、查阅相关书籍或通过搜索互联网等方式确保自己完全理解了这些难点。

另外,教材虽然是备课的基础,教师也要学会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为教学的宗旨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教材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

二、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备课的最终落脚点。毫无疑问,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例如,每个班都会有学习成绩好、中等水平、及稍差的学生;也会有性格外向和内向的学生;以及课堂上爱发言发问和不爱发言发问的学生。作为教师,备课时要以大部分学生为基础,同时也应顾及个别学生。要备好课,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可通过和学生谈话、同家长交流、开教学准备会、填写调查表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态度、思想特点和个性特征,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备课更有效。

三、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通俗的来说,就是教育工作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教什么和怎么去教的过程。换言之,在对教材和学生有了整体把握之后,教师接下来就得思考如何设计课堂活动来上好一堂课。教学设计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准备性原则(要考虑学习者已有的准备状态,从而确定教学应从什么位置开始起步);适当性原则(灵活地选用教学模式、方法及媒介。比如,听力课上多媒体设备或录音机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而阅读课上却不是必需的);反馈性原则(要设计一定的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来评价学习和教学效果,根据反馈信息去修正、完善已有设计);系统分析原则(如果教学效果不理想,不能只从教与学两方面去找原因,更不能一味责怪学生,还应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组成部分去仔细推敲研究)。

四、备教案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重要依据,而教案的要求各个学校各门学科又有不同的要求。大致来说,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材料及教具、教学步骤、教学评价、课后作业几个方面。而关于教案的书写应清晰明了,任何一位教师拿到教案都可以以此为依据上好一堂课。关于课堂活动的设计应有一些替代性活动来应对一些突发状况,因为并不是每一堂课都会按照原计划进行。

五、备课的注意事项

1.教学活动应灵活多样。①学生在课堂上最快乐的事是交流;②学生在课堂上最感兴趣的内容是新奇而富有挑战的事;③学生在课堂上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也就是说,学生都喜欢有趣、自主的课堂。因而教师设计的活动应多样化,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课堂才不会枯燥无趣。

2.教学活动的顺序应具有逻辑性。通常情况下,难度系数低或不需要学生有太多知识储备活动在前;而难度系数高,需要学生先前知识参与的活动应设计在后。这样学生才有充分的准备。

3.要注意掌控课堂时间。課堂时间的掌控不容易。调查指出,许多新教师站上讲台,由于过度紧张,通常会提前结束一堂课。而随着上课次数增多,时间又经常不够用,无法按计划完成教学内容。这通常是因为教师无意中给学生太多的互动或讨论时间。

4.评估困难。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猜测哪些地方会是学习者的难点。有些学习困难是由教师布置的任务引起的。因此,教师布置课堂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不能太难或太简单。同时,教师在阐述任务的规则时也应清晰明了,问题本身如果都模棱两可的话学生肯定完成不好。

结语

上好课是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备好课则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备课应将教材、学生、课堂活动及教案充分纳入考虑。同时,还应鼓励教师仔细研读新课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来备好课,提升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寒森浅谈如何备课及其重要性科技信息

[2]刘娟丽如何备课课堂广角

[3]王华玲在新课改形式下对有效备课的反思改革与开放2011(4)

[4]禹安胜张勇浅谈教师如何备课现代企业教育2012(2)

猜你喜欢

备课注意事项教师
夏季使用农药注意事项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请四大名著的作者吃饭,有哪些注意事项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