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2016-05-30苏苗苗

未来英才 2016年21期
关键词:思政课理论课思政

苏苗苗

摘要:新时期伴随新的形势与政策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了说明。首先,从高校、教学、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因素。最后,针对以上两点提出的问题,作了对策分析。

关键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以及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的渠道和阵地,它承担着培养塑造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职责,而新时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科技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也不断变化,其思想政治状况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但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并没有随之而进行有效的改革,思政课教学的滞后性以及教学模式的固化使得其教学效果不明显。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学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革来提高其实效性,更好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各高校对思政课的重视度不够。各高校对于思政课的管理和检验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思政课的管理局限于授课教师的课堂点名和测验,教学效果的检验也都以试卷考核的方式,所以不少学生认为思政理论课不用学,期末考试加紧背诵两三天即可。

2、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固化。目前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开设思政课,采用“灌输”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思想政治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感同身受”的教育,而不应该是像这样的直接“拿来主义”,所以从一开始,学生就会对这种跳过感性认知直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式产生排斥心理。

3、高校思政课学生的听课状态差。多数高校学生认为思政课的开设多余,学习态度普遍消极被动。很多同学认为思政课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和抽象,与社会实际有较大差异,也和自己的专业以及未来就业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在思政课堂上的违纪现象屡见不鲜:玩手机,说话,睡觉,吃零食,写其他科作业。手机在课堂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课状态以及教师的教学活动。所以,现在有很多同学思政课上都不带思政课教材,来上课主要是为了应对老师的点名。

二、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因素分析

1、西方意识形态以及国内社会转型下多种思潮的影响。在全球化背景的影响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宣扬其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这种思想文化的渗透将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而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期,全社会范围的利益调整势必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2、网络媒体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网络媒体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使得PPT教学、音频教学等更生动形象的方式进入课堂并且使得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广泛。但是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使得一些垃圾文化以及非科学思想轻而易举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

3、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离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就是理论教学的实践形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严重影响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更好地理解思政教育的内容,更好地培养正确的价值导向。

4、课堂组织难度大和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思政课往往采用大班教学,学生人数普遍在200人左右,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兼顾课堂管理和课程教学,大大降低了课程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对于思政课的考试,虽然各高校正在努力改变过去的“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并开始注意培养学生其他的方面的能力,但是由于学时数量有限,人数众多,给每个学生充分发挥的机会较少,所以目前仍缺乏一个有效的考核方式。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策略分析

1、加强思政课重要性的宣传与教育。要改变当前学生不重视思政课的现状,就必须针对大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还应该在高校里营造思政教育的氛围,学校范围内的组织一些相关的讲座、演讲比赛或者知识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学习兴趣。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在教学方面,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应该灵活运用专题式教学、课堂辩论、案例分析等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并受到启发。在科技和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也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及自身的授课风格,适当的采用多媒体来增强教学效果,但是课堂的重难点教师必须以精讲为主,言传身教来启发感染学生。

3、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同时加强教师的素质培养。实践教学主要有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教学两种。课堂内教学容易实行,主要有辩论赛、模拟法庭、表演道德短剧等。课堂外的实践教学规模大,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主要有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做志愿服务等。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需要高校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与时俱进,关注时政热点,并及时的解读相关新政。

4、加强课堂管理,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课堂管理有条件的可以采取小班教学或者助教管理制度,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专注于课堂知识的传授而不是把很多精力用在课堂管理上。考核的方式也不应该局限于结课考试,传统的作业的形式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多一些实践类的任务效果更好。

总之,在思政课建设过程中,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实效性有待加强,教师科研能力需要强化,实践教学也需进一步落实。在高校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氛围,完善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刘映霞.浅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

[2] 涂江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实践”教学模式[J].教育评论,2015.

[3] 吴向楠.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

的构建策略[J].时代教育,2016.

猜你喜欢

思政课理论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