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2016-05-30王东刚

未来英才 2016年21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教材

王东刚

摘要:推行素质教育,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普遍认同,由于各人基础不同,在具体实施时采取的方法也各异,但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的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否则,素质教育将流于形式。本文通过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素质的提高、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及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阐述了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素质教育;地理;教学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其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他事关国家民族的存亡。

一、加强理论学习,理解知识内涵

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和主动性精神,注重开发发展潜能,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推行素质教育,得到教师们的普遍认同。并在教学中进行有关素质教育的实践工作,由于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得不够,所以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深、理解不够,使得素质教育难以落实。加之某些教师头脑中固有的地理学科为次要学科的观念的影响,使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如有的教师理解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多活动、多回答问题,有生硬地安排许多无意义教学环节,有的使用大量的教学工具。这些所谓的培养学生能力、强化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结果是事与愿违,使本来简单的教学复杂化,轻松的学习沉重化,既违背了教育规律,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了解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的教育动向,在丰富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尽早适应当代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自身素质要不断提高

素质教育培养的是21世纪发展需要的新人。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完成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又是通过每位教师具体的教学工作来实现的,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势在必行。

首先,是德育素质的提高。教育过程是教书育人的过程,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极强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尊重并关心学生,以其人格魅力从正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其次,是业务素质的提高。知识的传授靠教师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来完成。在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教师业务水平较低,课堂教学平淡乏味,使课上得死气沉沉,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地理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板书、板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等。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现代的教育工作。

最后,是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素质对于人的一生中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教师的心理素质不但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影响学生心理的发展。因此,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要具有轻松愉快的心境、豁达开朗的心胸、振奋昂扬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这些对于学生方面的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相关教育现象、对学生主体以及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念”。教师的教育观念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师要以人为本,人是各具个性的,正是丰富多彩的人构成了生动活泼的社会,因此只有关注人、信任人,才可以发现和创造出办法来影响和改变人。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开放”与“封闭”、“创新”与“保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

地理教师与其它各学科教师一样,首先应树立新时期的地理教育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思考的时间。不仅要传授有关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能力,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及与当今社会联系比较密切的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教育。

四、不断审视教材,更新教学内容

地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地理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及人类生存的所有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改变,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在改变,从而决定了教材内容要不断更新。而目前教材的编写滞后于教学改革,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有的教材观念,突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内容,根据能力培养的教学需要可以适当调整教材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改变传统的以记忆经验结论为主的学习方法,养成积极探究事物形成过程及成因的习惯。另外我们可以尝试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编制灵活多样的电视教材、网络教材、多媒体教材,作为现行各种教材的补充。因此,教师应重新认识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五、不断提高地理知识素质

地理知识素质是指学生在社会生活、生产、交际中应掌握的能够能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地理知识,包括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两方面。

感性知识指以大量的地理事实材料反映客观地理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地理知识。比如在世界地理方面,先从全球范围了解有关地球上层空间的自然环境、资源和人类活动,然后进入区域地理。如中国地理先了解国土位置、疆域、人口、民族、自然环境资源、工农业生产、交通、商业、旅游等,然后了解区域及乡土地理。对所有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应本着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的原则,由浅入深,点面结合,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较完整、较全面的地理概念。

六、注重加强地理品德素质

地理知识教育是随着世界科技发展、人类文明进步而前进的。当前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都需要眼界开阔、全面发展、学有专长的人才。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地理教学的社会功能,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其中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是思想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地理知识中独特的国情教育资源,本着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论观点,教育学生既要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的便利条件,同时还要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不利方面和自然资源的不均衡性,紧密联系人口数量大、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等实际问题进行评价,这样就能使学生既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越条件和伟大成就的刺激,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又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限制因素——人口、环境、资源等严峻形势而产生忧患意识,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也是地理品质素质的主要内容。随着生产力发展,人口急剧增长,以及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发利用,造成全球性破坏,致使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应把人地关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这样才能对提高民族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深远意义。

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全方位、长期的过程,而学校教育是主要的途径,教师是主要的实施者。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具有传播知识、信息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责任,地理教师必须肩负重任,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