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增强初中英语课堂的趣味性

2016-05-30张丽

资治文摘 2016年2期
关键词:增强趣味性课程标准

【摘要】英语作为我国21世纪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所有学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中学开设的英语课程大多只是把它当作一门需要考试过关或过级的科目,导致中学英语教师过多注重英语学科的语法体系与知识结构而忽略英语本身是一门语言学科这一本质特点。本文将结合新一轮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来讨论如何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增强;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趣味性

一、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我国初中的英语教学中,学校课堂大多采用的是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方式,教学模式非常僵硬和传统,在英语课堂上广泛出现了“一言堂”的现象,学生在这种模式下的学习只是被动的接受,无法占据主动地位,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

1.教学现状—强调语法,应试为主。很多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单调地教授语法知识,而学生因思维方式和反应能力的差异产生差距,很多学生越学越迷糊,由于缺乏老师的学法指导,单靠死记硬背,耗时多,效率低,很容易产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的畏难及憎恶的情绪。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离不开题海战术,应试技能的训练,由此导致“哑巴英语”,“高分低能”的现象十分普遍。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2.原因分析。其一教师的“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指导着英语教学。学校对学生的英语课程的考查方式主要是通过笔试来进行,从而导致英语教师过多地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即牢记单词和运用语法的能力,对于口语以及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背后隐藏的文化有所忽略,而口语和文化常识却是一门语言用来交流最重要的两个部分。

其次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基本是讲授法,英语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中文会比较多,或是中英结合,翻译讲解,尤其是在语法教学中。这些因素就决定了我们中国的英语教学是英语汉语教学,没有英语语言环境,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学英语的自信心也丧失了。

二、初中英语课程新标准的解读

1.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提倡采用重在语言运用的多种教学模式。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无疑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強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

3.明确音标教学的基础地位。新版《课程标准》在五级知识目标里,将原来的“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改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这一修订明确了音标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定位,使课改以来一直困扰教师的“初中英语到底要不要教音标”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音标教学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有极大帮助。

三、英语课堂趣味性的增强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可得知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生对于外界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根据心理语言学家的研究发现人类在学习语言是存在一个关键期的,在青春期人的认知发展能力得到迅速地提高,如果在这个阶段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将给学生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设计游戏进行教学。无论进行什么学科教学,穿插游戏环节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游戏既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反应力又可以创造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在英语课堂上开展游戏无疑也是一种增强课堂趣味性的方式。首先我们要考虑到教师设计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不能只是简单地与某些个学生进行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营造一种人人都想参与其中的气氛。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大多是采用大班教学的模式,所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比赛,比如在讲到蔬菜或水果的话题时,可以采用头脑风暴

(brainstorming)的方法来让学生进行拓展,积极参与到老师的课堂中来,然后在复习单词环节可以采用“你说我猜”(由其中一个小组的成员代表描述一种蔬菜或水果,其他小组竞争猜这个单词)的游戏来进行巩固;在游戏过后要进行比较哪个小组表现地比较突出,采用积分的方式记录下来,等到每月或者在期中或期末就进行一次奖励。当然游戏规则的制定对于老师来说需要花费一番心思,因为玩乐的过程还是需要融入学习的。

2.英语国家文化介绍。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只是学习其发音规则,语法知识以及句子结构,然而现在的中学英语教学主要就是把英语当作一种语言系统来教,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却甚少,了解一门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对于跨文化交际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能够交流,此外,语言背后所涵盖的文化也是非常有趣的,英语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穿插讲解中外文化将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给英语课堂增加了一些乐趣。比如关于称谓中国与西方国家很不一样,在我们国家传统的大家庭把父亲和母亲这两边的亲戚分得很细以致有舅舅,叔叔,伯伯,姨父之分,而在英文里只有一个统称为“uncle”,这就说明西方国家不是特别区分这些亲戚,从而还减少了英语学习者的记忆负担(老师幽默的说法)。当然,还有饮食文化以及娱乐文化等其他方面的文化传统与中国有些差异,英语教师可以抓住这些差异来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给课堂带来一些趣味性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3.模拟真实的语言场景。在初中英语课本中经常会有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比如问路,购物,运动等等话题,当遇到这些比较容易在课堂上情景再现的单元时,老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角色扮演,因为处于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大部分具有很强烈的表演欲,如果老师能够把课堂上所学的英语表达与日常生活的点滴相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达到让英语进入日常生活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但是在组织这样的课堂对于老师来讲有些挑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个体学习的差异性都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新课标给中学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一些要求,即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丰富课堂上的内容,尽量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教学活动。模拟真实的语言情景开展教学活动不仅会给课堂带来生动的画面感,而且还让学生锻炼了如何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去开口交流。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广大英语教师的共同探讨与努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当学生对英语学科产生兴趣后便会有更大的动力继续学习,由于学习语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短期的突破尤其是在中国缺少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所以中学英语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毕田增.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

[2]顾日国.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李美华.《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福建外语,1997(8).

[4]文秋芳.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5]薛金星.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谢云锦,王萱.《中学英语典型课示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7]曾葡初.《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丽(1992--),女,汉族,湖北黄冈市人,在读研究生,教育硕士,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增强趣味性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发展增强海洋经济的策略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构建学生参与课堂的措施探讨
共产党员要增强信仰定力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