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趣味化探索

2016-05-30郑家彬

未来英才 2016年21期
关键词:趣味化小学数学教学

郑家彬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探讨,改革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保持孩子的学习热情,课堂效率才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趣味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进行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注重实践活动,体验数学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的培养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获得与兴趣关系密切,小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钥匙,增添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展示,增加数学的趣味性

多媒体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发展学生智力。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获得无穷乐趣。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利用多媒体实施趣味化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数学问题,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例如,“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各种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图形,学生一目了然,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了空间想像能力,通过化静为动的画面展示,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学趣味性

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信息传递方式与枯燥的教学氛围,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征,使得整个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动态感与立体感,更能让学生展现数学特有的魅力,从而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技术的优势来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而宽松的学习氛围,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积极的学习行为。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跨越时空的特点,将学生所熟悉的各类生产生活事物与现象直观而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更能让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富有生活气息,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引导学生展开快乐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实现抽象知识的形象化,枯燥知识的生动化,静态知识的动态化,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将学生所熟悉的各类事物搬入课堂,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对数学探究的热情。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如旋转、放大等让学生进行全面观察,从而使学生对这些图形有一个全面而直观的认识。这样的教学其乐无穷,学生真正地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同样,数学问题也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教师巧妙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一种认同感,亲切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问题的倾向,最初只是一种潜在的动机力量。这种潜在的因素要通过实际生活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方能逐渐形成和稳定下来。新《课标》也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方法的积累、数学规律的总结 ,都需要学生能从数学对象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而这些数学模型的成功抽象,又都需要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五、精心设计,培养学生参与的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有趣的、巧妙的设计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的、巧妙地创设恰当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例如:一位教师教《圆的认识》,在解释圆心的位置时,布置了这样的思考题:老师买了一个圆形的锅盖,尚未安把手,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把手应该安在什么位置上?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学生们各抒己见,个个跃跃欲试,争相发言,结果得出来了应安在圆心处,把手的位置就是圆心。

六、多媒体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设学习情境,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的显现出来,而且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给数学课增添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如:在讲解“认识时间”时,多媒体展示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十二个数字、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和色彩变化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钟。这样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 。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探讨,改革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保持孩子的学习热情,课堂效率才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猜你喜欢

趣味化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一次对文言知识的创意教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