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调幅广播系统中的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研究

2016-05-30侯玉芬

科技资讯 2016年2期
关键词:信道编码

侯玉芬

摘要:在广播事业中模拟广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其发展困难重重,为了推动广播事业的健康与稳定发展,先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高度的关注,如: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等。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介绍了数字调幅广播的概况,分析了低密度奇偶校驗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与正交频分复用调制(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odulation,OFDM)技术,重点阐述了速率兼容的LDPC码及基于LDPC码的多层编码调制系统,旨在满足数字调幅广播系统的发展需要,使其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数字调幅广播系统;信道编码;调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1(a)-0000-00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计算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支持下,传统模拟广播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其缺点也日渐显现,如:较差的传输质量、单一的业务及较强的干扰性等,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字广播随之出现。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数字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为了不断提高广播的数字化与现代化水平,本文重点研究了数字调幅广播系统中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旨在为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数字调幅广播的概况

1.1 数字广播

自广播领域应用数字技术后,随之出现了数字音频广播,它作为新的广播系统,采用了1.536MHz频道带宽与OFDM+DQPSK调制技术,同时每个子信道利用差分调制,以此避免了信道估计问题的出现。数字音频广播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同时其服务质量也有所提高,但它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需要新的频点与发射设备,同时其接收机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制约了其进一步推广。此后,30MHz以下频段中短波AM广播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使其实现数字化,各国均对其展开了研究。目前,此频段主要为模拟广播,其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干扰,但该频段下的调幅广播优势明显,如:较广的电波覆盖范围、较远的传输距离、雄厚的听众基础、低廉的接收机等,因此,其中波与短波广播吸引了各个广播公司[1]。

通过对调幅广播的研究可知,其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较低的传输质量,在实际传输过程中极易受到干扰,如:中波受电波衰落的影响,短波受同频与邻频的干扰,同时也受电离层的影响;二是单一的业务,对于一部发射机而言,其利用一个载波频率,仅能够传送一套广播节目,未能满足多媒体广播的发展需要;三是,较小的频带宽,各传输带宽均不足4.5kHz。

1.2 数字调幅广播

在广播事业发展过程中,传统模拟广播缺点日渐明显,为了推动广播的发展,数字调幅广播吸引了众人的目光,通常情况下,其发展目标为:其一,良好的音频质量,数字广播借助95kHz宽带,使音质达到甚至超过FM广播广播水平;其二,较高的可靠性,在数字广播与模拟广播同播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其三,丰富的数据信息,数字广播应对多媒体数据进行传输,如:图像、文字与动画等;其四,偏低的改造成本,在对模拟广播进行改造时,应控制其成本,并且要求数字广播的接收机应具有经济性与便携性[2]。

同时,我国中短波广播的数字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制造商方面,将模拟广播改造为数字广播,其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作为廉价的传媒,通过更新换代后,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广播过渡发展时期,既有的中短波收音机需要配置数字广播接收附件,以此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国家方面,模拟广播实现数字化与产业化发展后,适应了我国广播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为自然灾害及重大事件等报道提供了便捷、高速及动态的媒介。

2 数字调幅广播系统中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

在数字调幅广播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便是数字技术,在信号发射、接收、传输等过程中需要不同的技术,主要包括数字压缩技术、信道编码技术与调制解调技术[3]。本文主要对后两种技术进行了介绍,具体内容如下:

2.1 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主要用于传播于电离层的短波信号,通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断研究,提出了LDPC,它的优点为:接近信道容量的性能及较低的译码复杂度[4]。但相关的研究均是针对无记忆信道而言的,对于数字通信系统来说,其信道具有记忆性,因此,为了发挥LDPC码的作用,相关学者探讨了有记忆信道上的LDPC译码。虽然有限状态马尔科夫(Markov)模型可描述信道错误噪声,但通过研究发现,在有限状态Markov信道上,借助Markov信道记忆特征的联合估计和译码算法的性能较为显著[4]。在国外学者努力研究下,阐述了联合估计和译码算法的两个相互迭代部分,分别为标准的和积译码算法与前向后向算法,但此时译码器的性能相对较低,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应对LDPC译码算法进一步改进,通过研究,提出了基于噪声软判决的联合估计与译码算法,它利用前向后向算法,实现了信道似然比的重新估计,同时在和积译码算法中利用概率消息传递策略对信息进行更新,从而提高了译码器的性能[5]。

在时变衰落信道上,选用的差错控制策略是结合不同信道条件以此确定的编码速率,为了保证此策略的有效性,需要使用速率兼容编码,即:采用一系列不同的速率码,其中涉及的码可利用相同的编码器或译码器进行编译码。在实际构造速率兼容编码过程中,长采用删余方法,此方法主要是利用低速率码,在传输中删除特定的比特位,从而实现了编码速率的提高。目前,BCH码、卷积码与Turbo码是最为常见的速率兼容删余码,前两种易于实现,但缺点为不能提供接近容量的性能,后者拥有良好的性能,但其缺点为较高的译码复杂度。与Turbo码相比,LDPC不仅具有较高的性能,同时其译码复杂度相对较低,因此,国外学者对其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速率兼容LDPC码,此后,相关学者对其构造展开了研究,但由于缺少理论支持,导致删余LDPC码缺少最优化[6]。

为了优化致删余LDPC码,应采用高斯近似分析法,在此思想指导下,明确删余LDPC码的信息传递译码算法,并推导出迭代公式,同时利用此公式观察删余分布情况,了解删余LDPC码的性能,在此基础上,便可实现对最优删余LDPC码的构造,同时也保证了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2 调制技术

OFDM多载波调制技术,具有简明性与高效性,它与LDPC结合后,便可构成OFDM调制解调系统。

在移动无线环境中,频谱资源具有有限性,为了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通信传输的可靠性需不断提高,而通信质量提高的主要方法便是信道编码,将其与调制技术结合能够获得高效的数字传输方案。通过相关学者的研究提出了TCM与BCM编码调制方案,二者具有典型性,但在移动通信中,信道衰落所引起的长突发错误,使其二者难以满足数字广播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数字调幅广播系统中应采用多级编码调制,通过研究提出了基于LDPC码的多层编码调制系统,此方案主要是联合编码与调制,通过优化处理以此保证传输性能的提高[7]。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广播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数字调幅广播系统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数字调幅广播的概况,探讨了数字调幅广播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相信,在现代技术支持下,数字调幅广播系统的发展目标将逐步达成,同时我国广播事业发展也将更加稳定与高效。

参考文献

[1]徐文波.基于FPGA的数模同播调频广播发射机设计与实现[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2.

[2]崔天夕.中波广播发射系統DRM改造理论浅析[J].电子世界,2014,02:104-105.

[3]温慧明.DRM数字调幅广播技术及在DX发射机进行DRM试验的探讨[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0,10:58-63.

[4]刘小林.多天线场景下多媒体传输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5]黄熹媛,陈俊.数字音频广播信道编码调制系统研究与仿真[J].有线电视技术,2013,11:14-16.

[6]耿钦,竺小松,陈学辟.基于Simulink的DRM信道编码仿真[J].电子测试,2011,09:65-68.

[7]徐淑正,皇甫丽英,孙忆南.数字广播应用于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0:210-215+253.

猜你喜欢

信道编码
如何提升计算机在信道编码的处理应用效率
RS码的性能分析与仿真
适于卫星通信传输的新型信道编码技术研究
基于码长近似度的极化码性能分析
一种适用于LT码的选择编码算法
5G信道编码技术相关分析
华为:颁奖Polar码之父
制定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的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基于改进PEG算法的多元LDPC码设计
一种带有交织器的Polar码串行级联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