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国贫困现状的对策分析

2016-05-30徐杰

资治文摘 2016年2期
关键词:对策分析积极性

【摘要】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关键词】贫困现状;对策分析;积极性

一、宏观反贫困布局

1.制订有利于西部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西部各省的贫困问题与东西部发展差距问题紧密相关,因此,从宏观上讲,必须在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战略中,解决西部各省区的反贫困任务。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仅靠市场自由调节不仅不能缩小地区差别,而且会使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必须靠中央政府的干预和宏观调控,以及地方政府的发展部署。由于地区间的利益冲突是尖锐的。因此,中央政府在缩小地区差距中的宏观调控是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中央政府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是:

第一,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功能,为促进东西合作并取得实质性成效提供组织保证。

第二,制定好有利于东西合作的有关政策和重大措施,如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区域政策目标和合理的生产力布局;资源加工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合理的价格政策,特别是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的合理比价;建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增加扶贫开发的投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在中央和西部地区建立欠发达地区的开发管理机构和金融援助机构;实行区域政策法律化,等等。

第三,为东西合作创造较好的环境。主要有:支援西部地区建设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农业、水利等基础产业,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为东西合作创造一个较好的投资环境。

第四,中央相关部门要多方面、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直接参与东西合作,一些产业部门也可以合作中一方的身份直接参与某些合作项目,既是投资者,又可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五,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生产要素向西部地区流动。

2.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第一,增加中央政府的扶贫投入。根据国际经验,反贫困资金至少应占GDP的1.5%,我国一些学者通过调查估测:解决贫困人口的最小人均资金投入在1500元一2000元之间,根据上述估测,一些学者认为,到2000年,年扶贫资金总缺口为71亿元,人均缺口493元。他们认为扶贫投资的最低临界点是217亿元。因此,在目前,尤其是中西部脱贫难度大的区域,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就是加大中央政府的扶贫资金投入的力度。

第二,国民经济各部门在安排产业布局和资金投放时,应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

第三,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扶贫济困。

第四,开展好东西部省市间的互助和富省帮穷省,富县帮穷县的活动。

3.增加贫困地区参与中央决策的机会,充分表达他们的要求和意见。应当使中央政府的投资更贴近当地的实际情况,同时增加其对地方公共服务的责任和事权。在反贫一困活动方面实行有利于贫困人口的区域政策和相关的民主决策体制。

二、微观反贫困行動

1.坚持以农业开发作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开发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问题,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首先表现为其产业构成状况的变化,因此,对产业的选择,对所选产业的开发程度以及产业开发重点的转换,直接关系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进程,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开发主要包括农业开发和非农产业开发,农业开发是指对以种植业为主,包括林果业、畜牧业、渔业等在内的农业各业的开发。贫困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对产业开发的选择不应是绝对的,而应根据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不同的选择。

2.加强非农产业开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贫困地区在加强非农产业的开发中,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对于中国农村工业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贫困地区而言更是如此。贫困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矿产资源,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保证乡镇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供给;同时由于贫困地区一般缺乏规模合理、功能齐全的城市群落和现代工业群落,客观上要求乡镇企业在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小城镇化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因此,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绝不可能离开乡镇企业。贫困地区在发展乡镇企业的道路选择上:第一,贫困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在相当一个时期应以资源开发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第二,贫困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应该乡办、村办、户办和联户办四种形式一齐上,以乡办、村办企业为骨干。同时发展户办和联户办企业;第三,贫困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在技术结构上应以先进适用技术为主、传统技术和现代高技术为辅;第四,贫困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应通过多条渠道筹集资金,尽可能发展股份合作制。

3.扶贫与扶人,脱贫与脱愚并举,把推进文教事业作为文化扶贫的内容。各级政府要狠抓贫困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同时,建立农村信息网,以知识信息扶贫,广播电视报纸也要发挥信息扶贫的作用,传播市场行情、农业科技知识等。

4.强制控制贫困地区的人口增长,提高贫困地区人口质量

贫困地区存在着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这种生育中人口素质又极差,使土地资源与人口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生态性贫困更加严重。困此,在贫困地区应坚决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并以此作为考察地方政府宫员业绩的主要依据。

5.把城市贫困人口和流民贫困人口纳入反贫困计划。我国政府正式承认的绝对贫困人口是居住在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城市贫困人口和流民贫困人口尚未列入政府反贫困的具体计划之中。要消除绝对贫困问题,就必须把上述两类贫困人口纳入反贫困计划。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流民贫困人口的出路是加强管理,减少盲目外出流动人口。

6.进行制度创新。贫困地区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但制度短缺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今后进行制度创新的路径主要是:逐步促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农户家庭经营制度的生长;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完善乡镇企业的制度组织形式;加快政府机构改革,使其由“大政府”人治模式转向“小政府”法治模式。

7.发挥贫困人口自身的能动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宏观反贫困对策仅仅是扶贫工作和对策的一个方面,要真正脱贫还必须充分发挥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造成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惰性、依赖性和“等、靠、要”的“贫困精神”,常常使扶贫工作失效。因此,微观上的扶贫对策,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对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领导都积极配合国家和政府的反贫困措施,千方百计各找门路,发展生产、开发财源,学习文化和技能,那么,实现脱贫和致富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

作者简介:徐杰(1990年生),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

猜你喜欢

对策分析积极性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提高大学生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积极性的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优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