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知识创新

2016-05-30田艳凤高印平高虹

未来英才 2016年21期
关键词:阿军终身教育学习型

田艳凤 高印平 高虹

随着科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面临着许多的选择和挑战,如何迎接挑战,如何使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保持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呈现一种蓬勃的朝气,唯有通过不断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系统,一个团体发展的必备因素,因为一个系统,一个团体,它的生命力的强弱,就取决于社会对这个系统、团体的需要程度以及系统、团体对社会的贡献程度。社会的需要是在不断的改变,这就要求系统在结构上作相应的调整,提供新的贡献,以适应新的发展,这就是创新的内涵。创新已成为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各个组织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目标。

提起创新,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设备的更新,产品的开发或工艺的改进,这些技术的革新确实是创新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创新首先应该是一种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一种实践、一种具体的活动。它包括目标创新、制度创新、组织结构创新、人力资源创新、环境创新、科技创新等等许多内容。但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创新,它都应该有一个牢固的后盾,坚实的基础,那就是——知识。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只有不断的学习知识、创新知识,才能推动各种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持续的转化。

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知识性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首先,人们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理论,引进现代化的装备,再加上独有的思维、变革、力求推陈出新,形成新的理论和装备,也就是所谓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比方说在英阿马岛战争中,阿军使用的进口“超级军旗”式飞机,原来没有和“飞鱼”导弹配套使用的设计思想,但阿军通过思维创新、技术改进把它投入到了实际的战斗之中。由于在以前的战争中空对舰导弹从来没有在海战中使用过,英军对军舰防卫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了阿军轰炸机的临空轰炸和舰艇的袭击上,面对“超级军旗”式飞机在几十公里之外发射“飞鱼”导弹来袭估计不足,所以没有采取充分的防范措施。阿军的胜利可以说主要在于大胆创新,将原本不相干的两件高技术兵器结合在一起,增大了威力,创造出新的战术,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达到了攻其不备的目的。

其次,人们可以从历史、从先辈古人那里学习到优秀闪光的思想,把他们用到今天的为人处世,企业管理,军队作战乃至国家管理之中。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的特点是着重于对人类精神文明的研究。虽然他们所尊崇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信仰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注入了重守成轻创新的基因,但它的一些思想,如最核心的家庭观,所提出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都被许多的企业塑造成组织文化的精髓。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死亡和灾难,摧毁了人类的文明和良知,但战争也推动了如何治理军队,如何带兵作战的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朽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它所阐述的“为将之道”,“用人之道”,“用兵之道”,以及在各种极其错综复杂环境中为了取胜所采用的各种战略、策略,堪称人类智慧的结晶。对我们今天的各项管理工作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因此,对于我国传统的文化,要批判的继承,结合时代的发展,创新的使用。

最后,人们还可以从自己过去的经历、实践中进行经验的总结和创新。像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他的工作经历使他对生产现场很熟悉,对生产基层很了解。他认为传统的凭经验进行管理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于是通过摸索与实践,提出了科学管理制度。科学管理制度是对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的创新,为管理实践开创了一个新局面。他所提出的操作方法的标准化,成为现在生产流水线的技术基础;管理和劳动分离,为以后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的专业化提供了参考;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这种控制原理以后发展为管理上的分权化原则和实行事业部制管理体制。这些开拓性的创新实践,为现代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的那样:“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这就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具有的知识性特点,那么这样一种过程,即从国外学习先进的知识、技术,从前辈、古人那里学习优秀的思想、经验,从自己过去的实践中进行总结,并把学到的东西进行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产生新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艺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从学习到创新的过程。

管理大师杜拉克说过“分享的知识才是有力量的”。2001年5月15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了“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张后,到2001年年底全国已有40多个城市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目标。现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已经遍及企业、院校、商店、机关、社区以及家庭。

什么是终身教育?什么又是学习型社会?60年代,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一文中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论述了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学习型社会的学习已跨越了学校教育范围(小学、中学、大学)而贯穿人的一生,即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中学习已从单纯求知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型社会中教育机构以使“所有的求学者均有其理想之处”为己任。

社会的发展已从质量求效益转为创新求效益;它的基础从物质资源为主转为智力资源为主;它的结构从纵向直线型转为横向网络型;它的思想从用制度来控制转为用学习来激励;它不再以使人更勤奋工作为荣,而以使人更聪明工作为荣。它的学习方式,以团队学习率领个人学习,以增强群体的学习力提高群体智商;它要用计算机技术使人的智能增加而不是使人的体能增加;它的时代特征已从物质时代转为数字化时代,进而到虚拟时代,从物质生存到虚拟生存的巨变,学习是唯一的桥梁与阶梯。

以企业为例。汤姆·彼得斯曾指出:“管理者及他们所管理的企业必须不断的学习,必须重视企业内部的智力资产。劳动队伍的知识、洞察以及技能将决定这些企业能否成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而员工的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能力。因此,打造学习型企业,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力,是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赢得竞争的重要保证。

很多成功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职工的学习。摩托罗拉公司目前花在培训方面的资金四倍于美国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每年用于员工的教育培训费用超过10亿美元。IBM每年为内部员工在培训方面的投入多达20亿美元以上,不仅创建了各类培训学院,还建立了网上大学,采取“自助餐式培训”的方式,为员工的自选培训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有资料表明,在全球500强企业中,50%以上都是学习型的企业。

面对21世纪,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浪潮,要把我们的社会从传统型向学习型过渡,对于社会的每一个人学习都是必要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知识的持续累积,观念、思维、技术、制度的不断创新,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社会中的每一个组织始终保持一种旺盛蓬勃的发展势头。

猜你喜欢

阿军终身教育学习型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午夜,校园响起“魔铃”声
生命之外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
建设学习型关工委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