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学生的素质培养策略

2016-05-30王春华

未来英才 2016年21期
关键词:学生素质欣赏课高中美术

王春华

摘要:新课标确立了新的美术教育的理念与教学方式,即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其重点是培养审美的人,通过审美发掘每一位孩子的艺术天赋和优秀品格提供了另一个宽广的新思路。在本文中,笔者对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学生的素质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课;学生素质;策略

一、提高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提倡“情境教学”。美术欣赏课教材的特点决定我们所欣赏的多是中外距离我们年代比较久远的美术作品,如何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我的经验是在课堂教学中,除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图片外,还适当补充新的材料(文字、图片、美术、音乐、视频等),创设当时的情境,给学生以较直观的想象空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阐述自己的见解。

2、重视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一个最大不同就在于,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能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也就是说,新课程更看重的是对学生的研究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个目标,应该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3、贴近生活。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从生活中来,学生会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到生活中去,学生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一定会产生成功感。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对提高学生审美观的影响

1、美术欣赏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敏感能力。审美的敏感能力是一种情感意味在知觉上的把握能力对艺术语言的,它存在的根本是情感的社会性和自由性,能够把审美对象作为情感的对象来感知和把握。这种敏感能力作为一种在文化心理方面的,不是完全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艺术教育和对感官的培养和训练形成的。因此,通过美术欣赏课就可以做到。

美术欣赏教学,主要通过生动的形象,高超的艺术技巧来使人精神振奋,同时与作者产生共鸣,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审美敏感能力。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引导让学生感受作者通过构思,构图以及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站起来了的信念和气魄。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引导学生透过蜜蜂在美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忙的情景颂扬勤奋劳动的精神。再比如我们讲到“雕塑”,而雕塑家对泥块、石头、青铜、不锈钢等物质材料的感受及认识的能力就会远远超过其他人,在雕塑家的眼里它们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东西。所以美术欣赏课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审美对象的敏感能力。

2、美术欣赏课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陶冶性情就是通过艺术教育对人性的培养、同时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教育。而美术欣赏课就是其中一种。可以说成功的艺术从来不回避有意义的内容,而这种内容又肯定是由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和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所提炼的。鉴赏教育也不会回避这些内容,相反,一定会深究和发扬这些内容,使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至达到养善育德的目的。

著名的教育家里德指出,通过艺术鉴赏所达到的修养境界“,并非一种肤浅的学习成就,而是打开所有知识与所有高尚行为之门的钥匙”。绘画艺术鉴赏教育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能使受教育者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实现自我人格的升华。

3、美术欣赏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们试想,无论是画家还是作家,在用运他们的艺术语言时都会含有一些个人的审美趣味。休谟曾说过:“理智传达真和伪的知识,趣味产生美与丑的及善与恶的情感。”

兴趣对一个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活跃的心理因素。而利用直接观看、动手操作的方式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很有效的一种方法。所以,在美术欣赏课中,不能只翻开书本“纸上谈兵”。在教学中无论是利用多媒体手段,还是采取其他方法丰富了教学活动,加大了信息量,但也比不上直观教学带给学生的信息深刻,从而进一步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达到主动研究、主动探求知识的教学目的。由此可见,本人认为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三、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1、了解美术鉴赏作品,增强民族自豪感。教材的中国部分有大量历代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图片资料,如工艺美术中的玉器陶瓷和青铜器,建筑中的宫殿建筑和园林建筑,绘画模块中的古代壁画、帛画、画像石和现代绘画;雕塑中的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现代雕塑;另外还有极具中国特色的民间美术,其中许多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这些作品中既是领略作品艺术魅力的过程,同时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

2、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国美术作品的发展与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审美观和中国的整个文明史是分不开的,尤其与中国的哲学、伦理学、文学、书法、音乐、舞蹈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素净雅致的青花瓷被称为人间瑰宝,具有深邃无边的底蕴,了解一些儒家思想的关系才能理解它的特殊地位;“元四家”以“平淡天真”作为山水画追求的最高境界不正是老庄哲学中“天地与我并生,天地与我合一”的人与天地精神之往来的体现吗?了解佛教教义传入中国的历史,才有可能理解何以会在“丝绸之路”上出现莫高窟这样惊人的佛教艺术宝库;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遵循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的法则,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熟悉一些中国古典诗词,才能体会到中国绘画中有着诗歌般的抒情、含蓄蕴藉的情趣、生动形象的比兴方法、抑扬顿挫的音韵、节奏。可见,中国绘画的背后,蕴藏着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

对学生来说,无论是欣赏中国美术作品还是外国美术作品都是在获取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提高自己的素养,增加自己的内涵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尹淑华.论美术课的欣赏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8).

[2] 曹冰.浅谈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7,(02).

[3] 孟祥梅.美术欣赏教学的新路径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4] 杨锚.浅谈高校美术欣赏课[J].科技经济市场,2007,(03).

猜你喜欢

学生素质欣赏课高中美术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对初中作文写作评价的思考与创新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