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2016-05-30聂中华

未来英才 2016年21期
关键词:渗透高中语文德育

聂中华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不但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使命,同时还承担着培养学生道德意识、民族精神以及价值观念的历史责任。教师要重视德育,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德育渗透,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渗透

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与道德精神,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胸襟、价值取向等或多或少会受到教材的影响。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必须重视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形成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最终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都具有教育意义,这些文章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当中不仅蕴含着人生中至真至美、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同时蕴藏着具有导向作用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这些文章不仅充分彰显了作者的个性与灵魂,同时也充分彰显出语文这门学科中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但是,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片面地将获取高分当作教学追求,其德育方面的作用往往被教师忽视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不符合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将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德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将语文教材当中的德育素材充分挖掘出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看清人生方向和社会趋势的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措施与建议

1、师生的教学手段促进德育培养。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教学的成功,德育的渗透也必须依靠与良好的教学。当代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要有意识地学习接受有关美学的理论,并能把它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情操。因而着力提高教师自己的教学艺术,就是强化德育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一个内容多样,形式新颖的的教学手段是把德育教育的行为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去的基础保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改变教学模式,采用适宜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寓德育知识于学科知识中,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汲取知识,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使学生易于也乐于接受德育教育。比如对古典名篇的学习,结合课文时代背景介绍,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传统的道德教育

[2]。学习屈原的《离骚》要使学生在诗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那洋溢的爱国热情;学习《蜀道难》,要让学生感受到李白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峥嵘挺立的人格尊严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2、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促进德育。在高中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由于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尽管它不如思想品德课那么直接,但只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通过课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定能使学生从思想情感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理解与表达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道德、人格、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发育期的高中阶段学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3、文章背景渗透德育教学。通过课文讲授中对历史背景的简介,对作者生平事迹的了解、课文内容的小结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时,介绍作者李白的生平事迹可以用李白自己的诗来连缀:“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以此来讲述他不平凡的一生,讲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从而领会他浪漫、豪放、潇洒的情怀,学习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人格。在进行《雄关赋》一课的小结时,可以这样说:“该文的落脚点在于从庄严肃穆、巍然壮观的山海关联想到了更重要的关、心中的雄关——信念——对社会主义、对革命事业、对祖国坚贞不渝的信念,是任何武器也攻不破的雄关。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而做出的最佳选择,实践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而且是无可替代的。只要我们坚定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走下去的信念,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不久的明天,我们的民族就会实现伟大的复兴,就会卓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让我们满怀信心,用勤劳的双手,凭无穷的智慧去建设、拥抱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明天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豪情,坚定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结语

德育实质上是一种塑造人心灵的教育,与其他教育方式不同,德育并不仅仅局限于某种特定的形式。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教材,充分结合高中生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挖掘,将德育渗透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高中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逐渐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与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唐俊安.化知为德——试论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2:39-40.

[2] 雷悦.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艺术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88.

[3] 王加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2:103-104.

猜你喜欢

渗透高中语文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